元宇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给元宇宙投资浇一盆冷水
发表于2022-02-28 23:18:38

  原标题: 元宇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给元宇宙投资浇一盆冷水 

  如果要问2021年最热的投资风口,答案一定会是“新能源”,当然,前提条件是,在“元宇宙”这个概念出现之前。

  自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元宇宙相关的概念就已经开始在资本市场悄然萌动,5月,Facebook高调改名,并宣布5年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的消息,更是犹如一把大火,点燃了各个圈层对于元宇宙的关注。

  2021年下半年,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

  除了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政府部门的身影同样闪现其中。

  5月18日,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以打造国家级AR平台的名义,纳入了包括现代、SK、LG在内的200多家本土企业和组织,并后续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开发;

  两个月之后,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查漏补缺,剑指全球元宇宙市场;

  多重消息刺激下,元宇宙相关的概念股也是水涨船高,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9月30日至今,元宇宙板块的涨幅一度高达72.63%。更有众多企业在蹭上元宇宙热点后不到一周,即实现了股价翻倍。

  汹涌的浪潮背后,眺望虎年开局,元宇宙赛道的机会和价值如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维度做出阐述:

  1. 元宇宙“理想的世界”何时才能实现?

  2. 元宇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 元宇宙赛道的短期和长期投资标的分别是什么?

  元宇宙“相见无期”

  “请你不要再唱那些无聊的歌谣,理想的世界就躲在你的梦里面。”

  ——五条人《世界的理想》

  某种意义上,这句摇滚乐队五条人的歌词,用来形容未来“遥遥无期”的元宇宙,其实同样合适。

  尽管核心概念缺乏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关于元宇宙的粗浅共识里,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一副场景——一个构建于传统网络空间之上,依赖尖端数字技术和科技,同三维世界密切相关,却又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

  广义来说,所有的虚拟世界,本质上都是一个“元宇宙”,包括那些戴上VR头盔就能玩的游戏、地产中介行业的VR看房,甚至于你在电影院里戴上3D眼睛看到的画面,都算是一个极为小型的“元宇宙”。

然而,这样的元宇宙,显然不是投资者们竞逐的热点,那些撬动投资者目光的“元宇宙理念”,更多是集中于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映射。正如《雪崩》和《头号玩家》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唯一的、庞大的包容万物的虚拟世界。

然而,这样的一个世界距离我们当下,还显得过于遥远。

抛开道德和伦理的争议,单从技术维度来看,元宇宙的实现也是遥遥无期。

准确来说,元宇宙不是某种技术,而是几乎全部的数字技术的综合构建的系统。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的构建,可以说完美符合“水桶效应”,架构元宇宙的六大基础技术,任何一块的短板,都会直接影响元宇宙在市场中的表现。

  以《头号玩家》结局中,全球玩家反攻死亡星球的画面为例,这在全局动态交互效果中被称为“万人听令弓箭雨”。对比当下的带宽技术来看,像这样实现数十万玩家同时在一场地图中作战,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效率,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一篇发布于中国专业IT社区CSDN的帖子也指出:

  以一场40万人口的赤壁之战估算,至少需要10-40Tbps带宽单地图服务器,才能支撑这么多人在虚拟世界同时在线,这意味着当前的服务器带宽至少需要提升十万倍,按照摩尔定律估算,需要34年的时间,考虑到这二十年网络服务器性能只提升了2-5倍(腾讯2020年有100万台服务器,100T输出带宽,平均每台100M),实际实现这样的场景,至少还需要50年以上。

  这也是技术圈当前普遍的一个共识:

  较为粗犷、简陋的元宇宙世界,10年内基本可以实现;

  更为生动、细致的元宇宙世界,需要30年时间打磨;

  而投资人们所描绘畅想的那个技术完备、体验酷炫的元宇宙,没有50年不可能实现。

  参照当下完备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往前翻50年,1969年,世界上第一块网络才刚刚在美国诞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最乐观的投资人,也不会认为投资互联网是一门好生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被铺天盖地的元宇宙风口洗脑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

  真的做好了持有元宇宙投资10年、20年乃至50年的准备了吗?

  即便是真的有信心长期持有,参照1969年至今的互联网企业兴衰,现在重仓的这些企业,又真的能有几家,能有幸见证数十年后元宇宙市场的爆发呢?

  “人与世界”不需要元宇宙重构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理念层面的矛盾,也在阻止元宇宙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模样。

  正如Playable Worlds CEO 拉夫·考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困扰“元宇宙”发展的并非仅仅是技术难题,还包括商业与社会层面的挑战。

  首先,如果没有像HTTP这样统一的“元宇宙协议”,未来的“元宇宙”将成为一个个孤立存在,用户只能局限在某一个商业公司开发的“元宇宙”里,而无法与其他“元宇宙”用户进行互动,这几平和万维网协议出现前的网络世界没有差别。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期待一个“包容万物”元宇宙平台。

  在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的电话会议上,微软CEO纳德拉就提到,“没有单一的集中式元宇宙平台,也不应该存在,我们必须支持许多元宇宙平台。”

  纳德拉的观点,可以说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大IP公司的主流态度。

  无论是互联网世界,还是元宇宙世界,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数字和信息技术之上的中立底层框架,而无论在哪个世界里,优质的内容和IP都是稀缺资源。这也意味着,相比贡献IP,创造元宇宙世界的繁荣,搭建自己的“小型元宇宙”,短期来看更符合企业们的利益诉求。

  在元宇宙世界里,像这样的故事和案例还会有很多,不同于用户预期的“自成世界”,初期的元宇宙,更多还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投射。

  尽管人们期待,虚拟世界可以弥补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东西,然而区块链金融去中心化失败的案例已经向人们暗示了这一点:

  技术无法变更现实世界的规则,包括金融、政治、法律与社会关系。

  这一点,在此前被大肆炒作的“元宇宙社交”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从产品层面来看,元宇宙虽然拓展了传统社交媒体的场景,但并没有解决当下社交媒体所面临的诸如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等问题,甚至还会持续放大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

  此前,被Facebook寄予厚望的大型开放式虚拟社交世界Horizon Worlds,自公测以来,就一度深陷“性骚扰”的丑闻风波。有多名女性用户已经向Meta提交报告,表示在体验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陌生玩家不同程度的骚扰和言语侮辱。

  无独有偶,相关的投诉报告中,同样有一位黑人玩家表示自己在体验过程中,清晰地听到人群中有人发出歧视言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宇宙也无法带来想象中的“大同世界”。

  站在当下的角度,审视元宇宙的现实价值,相较于华而不实的“重构人与世界关系”这样的表述,不如说元宇宙的意义在于,借助这一风口,引导资本脱虚向实,关注数字科技领域的发展。

  投资元宇宙,不如重仓“卖水人”

  “好技术,坏生意”这是投资人们在提及“元宇宙”概念时最常说起的一句话。一个区别于现实与互联网的“第三空间”,元宇宙究竟是人类的“美丽新世界”,还是只是一个数字巴别塔?

  从实践与落地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一个基本结论是,与科幻作品与人们理想中“元宇宙”多元化的终端应用不同,披荆斩棘的游戏娱乐往往只是看上去很有“钱景”,而真正赚钱的却是产业链关键环节中的“卖水人”。

  换句话说,与其投资元宇宙的内容,不如重仓“卖水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Meta和英伟达。前者是用改名“all in”全宇宙的科技巨头,近期却因股价暴跌,市值跌出全球前十。后者则凭借着元宇宙的底层技术——“算力基本盘”,在最新季度里交出了一份超预期业绩。

  因此,无论元宇宙是否会实现,游戏世界里的内容与场景必须要有底层技术的支撑,围绕“元宇宙”产业链,目前来看,有两条技术投资主线是确定的:一是靠近下游的终端硬件厂商,这些低调的公司往往掌握着通往元宇宙的“钥匙”;二是偏上游的基础设施,包括后端基建(5G、云计算等)、底层架构(区块链、数字孪生等)与人工智能等靠技术输出的“卖水人”。

  第一条线是终端硬件上,曾不被看好的VR/AR厂商依靠“元宇宙”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正如扎克伯格在定义“元宇宙的八个基本概念”中时所提到的“自然接口 Natural Interface”。元宇宙的沉浸式特点要求其必须提供三维的信息呈现与交互方案。因此,VR/AR厂商将迎来利好,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VR大年”。据IDC预计,2024年VR/AR终端出货量将超7500万台。

  国外的玩家们已经有了先发优势,谷歌、索尼与Meta在VR产业发展初期就顺势推出了相关产品,从“VR盒子“到外接式头显和VR一体机,迎着风口,不断试错。

  反观国内,从暴风科技到乐视,都曾讲过关于“VR的故事”,目前来看,国内VR玩家众多,分布各个领域,如华为、贝壳找房、爱奇艺等均有涉足,但整体规模并不大。

  另一些技术玩家则隐藏在代工企业中,如为Oculus等头部VR企业做代工的歌尔股份,这位“果链巨头”又乘着“元宇宙东风”,总市值超1500亿。

  除此之外,围绕“沉浸式体验”,一些光学器件、声学器件与传感器行业也值得关注。同为“果链”,如港股上市的舜宇光学科技,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接近200亿元,净利润达到了27亿元,董事长叶辽宁更是在2022年定下了“咬定千亿”的目标。

  第二条线是元宇宙上游的基础设施,包括5G、云计算、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方面,关注“计算视觉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的技术不仅仅只在于计算机视觉。比如,有投资者曾向科大讯飞出谋划策:“元宇宙应该是全世界不同语言使用者的交流工具,讯飞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提前布局元宇宙的入口和平台。”因此,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有着入口价值的科大讯飞也同样具备潜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我们只处于元宇宙的初级,甚至只是萌芽阶段,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一切都是未知数。有观点认为元宇宙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比如扎克伯格;但有人也认为,元宇宙无比脆弱,比如360的创始人周鸿祎。

  但确定的是,“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产物,意味着一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构。正如复旦大学学者张纯信所提到的:“理论层面,在这个经济体系中,传统的经济学教条将被打破,一个更完整、更先进的经济学体系需要被建立。”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