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语言”为何难以讨好年轻人?
发表于2022-05-29 11:27:29

  原标题:“年轻人的语言”为何难以讨好年轻人?

  年轻人在网络中倾向于使用简单化、泛娱乐化的语言,并不代表他们与现实全然脱节或没有思考。图为2021年9月10日,在北京一家网吧玩电脑游戏的年轻人。(人民视觉/图)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同比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19-49岁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作为“广义年轻人”仍然牢牢占据网民群体的主流。而大多数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和互联网媒体人也处于这个年龄段之中。这个由“广义年轻人”控制的铁三角控制着网络世界的舆论动向、时尚风向和话语走向。

  那么,年轻人的网络语言都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低幼化。表现为成人模仿儿童的语言和行为,自称“本宝宝”“孩纸”,以“小哥哥”“小姐姐”称呼他人,聊天中大量使用儿童化风格表情包的成年网民比比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在现实生活中充满压力和焦虑的年轻人通过在网络上模仿儿童的语言特点,将自己“伪装”成无忧无虑的儿童来自我解构。在虚拟的网络上,他们用这种虚拟的、娱乐人生的态度假装暂时逃避现实世界,以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网络体验。

  其次是“模因化”。模因(meme),本意是可大量复制并迅速传播的文化单位,衍生出的中文含义更接近“网络梗”,具有个性色彩鲜明、揶揄讽刺意味强的特点,又因其与隐喻这一概念的高重合度,使其的具体含义外延和内涵难以界定且不断变化,因此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网络场合,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可复制性和超强传播速度。某些“现象级”的网络梗往往在几天之内就能席卷全网,被无数不同的人用来表达无数种相似或不同的情绪和态度。

  第三是简单化和泛娱乐化,与“低幼化”的本质是自我降低心理年龄和心智水平一样,年轻人的网络语言简单化和泛娱乐化的特点,本质是自我降低思维和表达的水平。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从“一张长图读懂×××”到“1分钟看电影”,再到平均几十秒的短视频,信息流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单位时间内的刺激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短的信息流不可能承载太多严肃的实质性内容,碎片化的积累形式也不可能形成知识框架,一刷即换的表现形式也没有留下逻辑思维的空间。短视频这一媒介的所有特点都服务于一个终极目标:娱乐。因此,短视频这一新型媒介的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所使用的网络语言,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和泛娱乐化的特点。

  当时,当一些媒体根据“投其所好”的机制和原理,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上,模仿年轻人的语言风格,试图接近和争取年轻人时,却往往遭遇“不买账”甚至“翻车”,遭到年轻人的无情嘲笑和解构。其无底线向下迎合受众的经营风格,也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也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他们真的了解年轻人在说什么吗?

  通过观察一系列讨好年轻人“翻车”的案例,不难看出,一些媒体心目中自以为“年轻人爱听的话”跟实际上“年轻人所说的话”有着相当的差距。对年轻人语言风格的拙劣模仿往往只是皮毛,而未触及话语背后的核心问题,引起反感和排斥也就不难理解了。

  例如,年轻人的网络语言确实存在低幼化的特点。但这种语言,通常用于朋友、同学等亲近关系之中,他们作为同龄人有共同的成长生活环境、共同的话题和共通的语义空间,通过低幼化语言和儿童化表情包的互相调侃,很容易建立起亲昵的沟通氛围。然而这种低幼化的语言一旦超过了其适用范围,“强行装嫩”的尴尬就难以避免。当某些正统新媒体平台为了表现“亲和力”也东施效颦地模仿自媒体管年轻人叫“宝宝们”“同学们”的时候,所引起的尴尬绝不亚于五十多岁的金龟子管二十多岁的青年叫“小朋友们”。

  其次,年轻人在网络中使用低幼化语言自我嘲讽、自我解构,假装抽离,但别以为这些语言全然空洞与毫无意义,其实也往往蕴含着年轻人的看法与期待。而那些本该为年轻人解决问题的机构,如果工作实效不彰,反而自以为聪明地在网上加入自称“宝宝”的大军,使用低幼化的语言去讨好年轻人,年轻人未必会买账。

  第三,尽管年轻人在网络中,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但娱乐并不是年轻人网络生活的全部,更不可能替代现实体验。故而,对严肃社会问题过度娱乐化的做法会引起反弹。所以,年轻人在网络中倾向于使用简单化、泛娱乐化的语言,并不代表他们与现实全然脱节或没有思考。

  最后,年轻人有自己的网络语言风格,但并不意味着只要用年轻人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语言和精神贿赂,就能争取到他们的心。网络世界中并不是只有浏览量、点击量、粉丝量和点赞量。与迎合和讨好相比,年轻人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以及做好该为年轻人做的工作,解决该为年轻人解决的问题。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