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位老奶奶火了,被网友称为“励志奶奶”。老奶奶今年96岁,坚持摆摊卖菜馍30年,每天晚上11点出摊,一直卖到早上五点收摊,然后还要去菜市场买菜,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三十年左右。本该颐养天年的她,依然如此辛劳,只是想“找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老年人要向发奋图强的年轻人学习,勤者福自来”,老奶奶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明白人。
身处流量时代,素人突然爆火的例子比比皆是,互联网为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打开了“望远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惊扰了这些美好。
山东“拉面哥”程运付爆红网络,每天被数百人直播围观,当地村子甚至修了6个停车场,乱糟糟现场直播,团团围住不放盘问来盘问去。对此,“拉面哥”称能理解这些主播,但很生气自己被代言、被注册,后悔签了合约,不想被利用赚钱,只希望回归正常生活。
“拉面哥”的前辈,是他的山东老乡“大衣哥”。2011年刚走红时,他需要处理的是“人红后不要忘了乡亲们”的道德问题。10年过去了,大众文化进入视频时代,每天有一群人在他门口直播,强制拍摄,他已经被“乡亲们”围猎,有苦不能言。
3月10日,农民歌手“大衣哥”与“拉面哥”视频连线,鼓励他尽力做好自己。凤凰网视频联系到大衣哥朱之文,他表示对拉面哥的困境感同身受,“当年我也背着人没少流眼泪”“希望有人帮帮他,让他走得更远”并鼓励他尽力做好自己,两人还相约吃拉面。
在流量时代,他们走红网络后,也成了被蹭热度、蹭流量的对象,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个人合法权利遭到侵害,这是消费素人也是消解公众善意。从“拉面哥”到“励志奶奶”,现实一再表明:直播驱动的“流量经济”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网友被“拉面哥”和老奶奶圈粉,事实上是被他们极具正能量的故事和观念感染。但这些蹭热度的不良网红和主播,犹如寄生虫一般,蚕食着人们的善念。不良网红和主播的这类行为,尽管受世人唾弃,但仍可给他们和背后的经纪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招摇过市,靠蹭流量的“捞偏门”取得所谓成功,势必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
这些被迫成为“网红”的素人本质上是“丧失了个人隐私”和独立性的沉默者,一旦被捕获,固化为某种人设,作为人的“主体性”就被剥夺,他们几乎没有别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很难从“流量经济”中分到一杯羹。那些注视他们的“镜头”,所展现的是赤裸裸的凝视和暴力。
类似的案例已有不少,人们大多关注拍摄者忽略了边界,把它含混成一个道德或者行业规范问题。事实上,这可能已经牵涉到违法。当一个人不愿意被拍摄的时候,他的个人隐私和经营权必须获得尊重,他没有义务向公众“敞开自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不可否认,在流量时代,“蹭流量”现象在所难免,但社会底线和法律红线不可突破。网络平台运营方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视各种极端“蹭流量”行为如无睹,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而应及时封禁相关视频、账号,努力为维护好良好网络生态尽一份力。:刘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