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精准“杀熟”亟待管制
发表于2021-03-29 14:57:5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随口聊到的商品转眼就出现在了手机某app的广告推送中?点外卖时发现在不同手机终端上显示的价格也不同?

  诚然,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有心人”泄露和利用。近日,央视财经报道了手机App的“偷听现象”。根据专家的测试显示,假如发一个语音,当手松开了以后,这个录音事实上还在继续。一时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千人千价的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不久前,北京市民肖先生在个人公众号上揭露了某外卖平台点餐会员价比非会员价更高的隐情,不少网友在后台纷纷留言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会员“杀熟”情况。据去年9月中旬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起的投票“你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显示,勾选“遇到过,价格差异明显”的用户有1.5万,占了投票总数的七成。根据后台数据对消费者实行精准画像,并由此提供差异化选择已是许多网购平台运行的商业模式之一。

  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生成数据画像,以此提升服务效益的方式的确为人们选择商品时节约了时间,但这背后也存在着对个人隐私权益的侵害问题。基于便利,平台通过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价格敏感、商品偏好等个人信息,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有效地推送给消费者个性化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随意获取和使用消费者储存在后台的个人信息,利用消费者信息占有不足的劣势地位,对其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谋利行为。这种大数据“杀熟”行为,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的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如果对客户实施了价格欺诈,客户可要求3倍赔偿,最少也可获得500元赔偿。此前,就有用户通过黑猫平台投诉,从在线旅游平台手里拿回了800元的“熟客智商税”。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仍面临着举证不足、维权困难的问题。

  大数据在各大行业的应用已成为大趋势,“杀熟”现象层出不穷的现象也亟待管制。一方面,国家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针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落实法律规定,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另一方面,商家应竭力避免滥用客户信息进行价格歧视等不当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赵婧同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