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民族兴旺和国家强盛的决定力量,是破解我国发展中的瓶颈、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力量.纵观历史,蒸汽机等重大发明催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并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的格局: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依托于牛顿发现力学定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美国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也离不开借助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商用电话、肖克莱发明半导体晶体管等重大原始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需看到核心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而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单边主题、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否则,就要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甚至沦为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实现“从0到1”,一是要在政策上支持,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二是要有充分的物质保障,要重视培养和吸引尖端人才.面向世界汇聚精英,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增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环境条件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借此实现将人才数量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质量优势;三是要向更多“卡脖子”的地方开刀,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具有突出的先导性和战略意义,如今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等技术,无不得益于数学、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唯有加大投入促进发展,才能保证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创造更多“从无到有”,意味着创新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繁重.需要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标榜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科学家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