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的生命单该由谁来买?
发表于2020-09-12 11:17:1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外卖行业得到迅猛发展。9月8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社交网络,该文章指出,外卖骑手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疲于奔命,外卖成了高危职业。

  9日凌晨,“饿了么”快速推出消费者“多等5分钟”按钮以作回应,很多网友认为该平台有甩锅消费者之嫌。

  事实上,外卖骑手常常为了减少差评投诉、增加收入而与时间“拼命”。马路上外卖小哥边骑车边接单,闯红灯、逆行、抢道等现象随处可见,追求效率与身心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解决效率与安全的问题,饿了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让消费者选择“多等5分钟”做法可谓不走心、不治本。

  消费至上,消费者是上帝。诚然,作为消费者,我们都追求有效率、有品质、让人满意的消费体验。比如无正当理由延迟送餐、态度恶劣、包装破损等都让人难以接受。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下雨,下雪恶劣天气,早高峰、晚高峰时间段发生延迟,我们要报以理解心态而不要过多苛责。在网上,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外卖小哥为了救人、救火而延迟送餐的新闻。我相信,对于这样的延迟送餐,即使没有“多等5分钟”的按钮,消费者选择的更多是理解、赞扬,而不是投诉、差评。

  但反观外卖平台呢?他们为了消费者、为了骑手,都做了哪些努力、提供了什么保证呢?除了收到消费者的差评、投诉后,对员工扣减工资、斥责批评外,又给了他们什么温暖?就拿一单外卖而言,假如消费者需负担5元的送餐费,那骑手得到了多少?外卖平台又净赚了几成?假如平台多给员工几个百分点,那骑手们是不是就不用那么“拼命”了?如果每个骑手有固定的送餐区域,那哪条路线最短、哪条路线路况好,骑手们能不知道?何必按照规定的路线去送呢?

  谈到员工福利,我觉得有一个老板值得表扬!那就是格力集团的董明珠!为了稳定人才队伍、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提出给员工分房住的想法。虽然没有产权,但其为员工着想的初衷是值得肯定。其实除了格力,比如阿里、腾讯、京东等科技公司,也都在为员工提供住房福利,要么提供无息购房借款,要么为员工修建低价的房。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尽力、为社会服务。

  更何况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一些外卖平台将外卖骑手“当机器对待”的做法是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据统计,平均2.5天就有一名外卖骑手死伤。那每年将会有多少骑手、多少个家庭受到伤害呢?骑手也是人,他不是外卖平台赚钱的机器。真的到了平台反思、监管发力的时候了!不改进管理模式,外卖企业将如何前进发展?到底该由谁来监管外卖企业,早就该明确了,不能等到该行业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再出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外卖平台能够认真的审视自身的问题,加快改进的步伐。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真正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骑手们的身心健康及权益!(墨菲)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