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垃圾短信生产与流布关涉哪些流程,拦截垃圾短信统共要分几步……这些问题,老生常谈,大家的耳朵也都听起了老茧。随着APP应用场景的普及,短信又成了互联网生活的标配。于此语境之下,垃圾短信自然也风生水起。2019年二季度,“12321举报中心”受理用户关于垃圾短信的举报投诉共计166025件,环比上升90.4%;其中移动转售企业手机号码垃圾短信被举报投诉74220件,环比上升461.9%。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这样的数字,谁都忍不住问一声:垃圾短信,还有治吗?这个问题的考虑,大概是基于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遏制垃圾短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5G来了,短信也就“鸟枪换炮”了,不仅有文字,还有同步的声画,更有位置乃至支付。如果5G短信沦为电信诈骗的帮凶,“流氓会武术”之后,傻白甜的消费者还有活路吗?这个担心,绝非杞人之忧。因此,严肃运营商与服务商的法定权责、加大内容监管、落实侵权责任,这些前提性工作刻不容缓、再不能等了。
垃圾短信需打出组合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再借助技术的力量,让用户不再被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困扰,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根据征求意见稿,要发送商业短信,须明确告知信息来自哪里,出于什么目的。但在用户设置拒收之前,仍有数以万计的接收可能性。因此,应在发送端口严把关,设置管理审查人员,凡是商业广告推送信息,都应做过滤工作。
防控骚扰短信,运营商是关键。首先要强化源头管控,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依法处置,加大对违规电话号码的入网限制;此外,打通运营商和工信部旗下举报中心的投诉资源库,完善用户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流程,对用户的举报要“有调查、有回应”,一经核实,要及时封号。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需要制度层面作出更详细的安排。垃圾短信泛滥的原因之一是,在互联网时代,群发消息违法成本极低,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在处罚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信息的“免疫力”很强,辨别能力也很强,但是总有一些中老年人会上当受骗,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垃圾短信实在是太烦人了,所以垃圾短信真是别再见了。 马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