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沿着青翠的乌蒙山静静流淌,威舍开往六盘水的6083/6082次公益性“慢火车”稳稳向前行驶。车厢里不时传来清亮的山歌,旅途顿时变得“有声有色”。6083/6082、6081/6084次公益性“慢火车”途经贵州最贫困的乌蒙山区,是山区老乡走出山门迈向幸福的“金桥”。“慢火车”满载浓浓乡情,用坚守和温情托举着老乡们的幸福梦,成了他们靠得住的“幸福使者”。(人民铁道网)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铁动车在神州大地上自由驰骋,“慢火车”似乎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其实不然,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眼里,“慢火车”就像是开往大山的“复兴号”,承载了山区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殷切向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慢火车”虽然离开了繁华喧嚣的城市,但山水林间找到了“归宿”,“慢火车”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奏响了帮助山区脱贫致富的最强音。
“慢火车”传递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社会各行各业贡献一份力量。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运输领域的“领头羊”,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先辈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样发展理念在新时代依然适用。铁路深入贯彻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发挥着铁路独特的运输优势,在山水林间铺就了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让山区人民体会到了时代发展的美好,为全面实现脱贫致富贡献了一份“铁”之力量。
“慢火车”传递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情怀。哪里有需要,铁路就往哪里延伸。山区老区由于受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的限制,长期处于发展滞后的境地。为此,铁路为推动山区的经济发展,不断开行公益慢火车,以不计陈本、按需开行的工作理念,托起脱贫致富的黄金桥。例如:威舍至六盘水6083/6082、6081/6084次列车2009年7月开行,全程234公里,共有7节车厢,最高票价27.5元,最低票价4元。这充分体现了铁路的公益属性,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铁路扶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慢火车”传递着“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号。据资料显示,公益慢火车自开行以来,受到了山区沿线居民的一致好评,沿线山区老百姓将“慢火车”称为经商购物、务工求学、走亲访友的“便民公交车”,也是种植蔬果老乡们的“脱贫致富车”。对于山区人民而言,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是内心深处的殷切期盼。当梦想照进现实,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美好生活的缔造需要社会广大群体的共同努力,铁路部门在将来也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发展不断注入强动力。
一路歌声一路情,“慢火车”就这样承载着老乡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山城之间牵线搭桥、奔驰不息。“慢火车”在将会在“擅长”的领域中,焕发新的璀璨光芒,朝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宏伟蓝图不断前行。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