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随手拍”也要考虑风险成本
发表于2020-08-14 10:41:28

  路人举起手机,对准你的违停车辆连拍几张照片,上传举报平台审核,随后,人在家中坐的你就会收到来自交管部门的处罚……最近,北京交警“随手拍”小程序引发关注,遇到交通违法现象,市民掏出手机就可拍照举报。北京并不是全国第一个推出此举的城市,此前,深圳、西安、济南等城市就已上线本地的“随手拍”。(中国新闻网8.13)

  说起交警“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平台,有不少人连连称好,认为这一小程序的推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违法行为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让一些不守规矩的驾驶员放弃侥幸心理,倒逼驾驶员规范驾驶、安全驾驶。

  据了解,通过这个线上举报平台,市民在日常出行中,如发现机动车占用应急车道、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可以随时拍摄举报。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化身成为了一个“行走的摄像头”,成为了违法行为的监督者。不可否认,这种人人监督、人人举报的“随手拍”行动,对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大有功劳可言;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更要充分考虑背后的风险成本,以达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理想效果。

  比如“随后拍”是不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毕竟每个人都享有肖像、隐私等基本权利,而“随手拍”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曝光,甚至还会泄露给无关人员,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麻烦。同时,对于举报者来说,也会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顾虑,毕竟没有人喜欢被抓拍,双方当事人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举报者会受到威胁。再比如,目前一些地方将举报与奖励等挂钩,会否有市民特别是驾驶员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抓拍上,引发其他安全隐患,甚至是为了抓拍,自己也出现了交通违法?总之,“随手拍”的风险隐患不得不考虑深思。

  其实,“随后拍”交通违法举报平台的开通,并不是为了恶意惩戒谁,更不是赚取利益的平台,而是为了倒逼驾驶员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所以,为了充分发挥“随手拍”的价值意义,还需多管齐下、共同维护。一方面,作为举报人,要做到如实举报、合理举报、合法举报,切不可为了拍违法过程忽视了自身安全,更不可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作为“随后拍”交通违法举报平台,要不断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完善升级,让举报平台的使用更加方便、规范、人性化,确保最大程度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当然,作为驾驶员更应该树立安全、守法意识,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如果这样,就算是“随手拍”再无用武之地,我想大家也都是期待的。韩朝辉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