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脸信息值“五毛”?
发表于2020-07-19 23:54:18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早已遍布各行各业:随便一笔小额的支出,都可以直接刷脸支付;一些学校的门禁也与时俱进,完成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的递进;各类App上的实名认证,基本上都离不开人脸识别……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技术,一开始都是为了“更安全”而设立的,但实际效果真是如此吗?近日不少媒体就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新闻:我们的人脸信息,0.5元一份.

  在这个充满着信息焦虑和隐私焦虑的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人脸信息是从哪里获取的?据媒体调查,目前人脸信息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爬虫软件爬取网络上的人脸数据;二是获取公共场所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数据;三是在各类人脸识别应用的场景下,每进行一次识别,就采集了一次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后台或云端.而这些人脸信息被获取后就可以用于各种人脸信息使用平台,解封微信和支付宝的冻结账号、通过各类交友平台及手机卡实名认证的人脸识别机制轻而易举、甚至有时候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这不禁让我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正如任何科技进步都是有两面性的,人脸识别技术上也是如此.当前的人脸信息买卖、滥用的现象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遏制人脸信息的滥用势在必行.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倒卖人脸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应承担起必要的监管责任,按照“非必须不进行人脸识别”的原则开展实名认证.最后作为我们个人,若是觉得一些地方或App的人脸识别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也应学会发出“声音”,自我维权.

  总之,人脸识别技术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当前信息保护还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下,更需要多措并举,给人脸识别技术套上“安全锁”.唯有如此,科技进步才能带给我们更多幸福感,而不是焦虑感.(吴琼)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