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打来捍卫人脸信息安全“五毛一张打包带走,总共两万套,不议价。”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以及“照片活化”工具和教程。
互联网时代,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大数据的触手,人们的工作日程、活动轨迹、搜索记录、消费习惯、常去的地点、收货地址等都被成千上万只眼睛观察、记录、分析。然而发展科技的初衷是创新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个人信息遭泄露,已引发不少违法犯罪,不法分子更进一步,将人脸照片利用技术“活化”,实现眨眼、张嘴、点头等动作,在视频认证愈发普及的今天,会给犯罪分子提供更多搞鬼可能。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人脸数据5毛钱一份、“活化”软件加教程35元一套、网络交易平台搜索即出,这一切与隐私防护、人脸识别本应具有的严谨和保密性,大相径庭。
网络交易必须遵纪守法,违法交易为法律不容。个人隐私信息和黑产软件在网上堂而皇之贩卖,交易平台难辞其咎。对平台而言,查验、屏蔽、下架违禁违法商品,查封有关账号,积极向警方提供有关线索,是必须履行的职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对于曾经上传过清晰手持身份证照片或同时上传人脸照片并填写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用户,应在开启人脸验证的同时,尽可能选择多重验证方式,减轻单重人脸验证风险。
只有从严从快的严格执法,才能真正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威慑力。在具体执行上,要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及时受理网络反映的个人信息泄露的举报案件,各单位各部门完善信息保密制度,完备信息保密设施,对信息泄露人员严厉问责,严肃追责,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打击盗用个人信息的执法环境。程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