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脸识别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需要对着摄像头盯上几秒,就可以实现无密支付、快捷登录等。近期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甚至推出“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可以形成人脸验证视频。
售卖的人脸信息不仅仅是照片,而是包含公民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的一系列敏感数据,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于网贷和招聘平台。贩卖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冒充他人进行实名认证、申请贷款、刷脸支付、信息查询,甚至会被利用进行金融诈骗,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危害了其生命财产安全。人脸识别近几年广受青睐,其出现本应该使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却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倒卖人脸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打击倒卖人脸信息,首先需要用法律制度规范其使用。随着互联网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问题日益突出,相关法律领域还有空白需要完善,立法机关要考虑用户信息安全,制定个人隐私保护法,从制度层面约束新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对人脸信息等数据做出保护。
其次要加大督查力度。公安、网信等多部门共同出击,形成合力,全面摸底排查进行扫除泄露隐私专项行动,严禁随意出售人脸信息;对在网络交易平台中恶意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给予处罚;拓宽举报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到整治行动中。
互联网相关企业更应该树立责任意识。一是开发平台对采集的用户的信息做好保护,严谨流传与售卖。二是交易平台对交易行为加强监管,对交易内容有监控,有记录,禁止发布人脸照片等用户隐私的售卖信息。
最后,用户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在正规平台注册社交账号,不随意上传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尽可能选择除了人脸识别以外的其他验证方式;加强维权意识,遇到隐私被侵犯时,给予重视并及时向相关平台举报。(齐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