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逐梦天际
据中国探月工程报道,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首获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最高奖。
“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置的航天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学、航天技术、航天医学、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此次,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此殊荣,有力说明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第一次利用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终极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三个第一次体现了中国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有了巨大的突破,体现了人才发展带给中国探月的巨大改变。而未来的探月道路上仍然充满泥泞,更需要一大批年少有才的年轻人们前仆后继,为中国探月事业而奋斗终身。
扎实基础,投身航天。航空航天的发展,从无到有,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不断提升、人才不断厚载的过程。广大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以兴趣作为追求和指引,广泛学习航天航空技术。各级各类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航空、探月工程教育,进一步探索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爱好。
谨记国心,科研报国。针对在国外的中国籍优秀航空科研学者要有相关的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进一步拓宽人才积淀,保证科研水平的稳步发展。另外,科研学者们要进一步认识到投身中国探月、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巨大潜力和使命感。
月球车玉兔号在最后一条微博中写到,这次是真的晚安咯!还有好多问题想知道答案,但我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我想,科研的探索就是不断的寻求未知,找到答案,然后继续奔赴另一个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科研不止,这是中国科研的精神也是每一位科研工作的决心。科技的发展在每一位不负青春的我们身上,在每一位热爱宇宙的我们身上,因为热爱,无谓山海。任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