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为促进自主就业、促进消费,率先为“地摊经济”松绑,随后江苏南京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在具有外摆条件,且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可以申请临时外摆摊点,这让“地摊经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春节至今,因着疫情冲击,各地都在全力发展经济,而“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就给予了群众创业就业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另外,摆出的小摊长阵,引来小贩大军,弥漫生活烟火,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市井文化,这是一个城市个性的最真实体现。但是,在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有了便利的设施,有了干净整洁的面貌,而那些小商贩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城市的烟火气息、市井文化也逐渐淡化了。为“地摊经济”松绑不仅保障了民生,更抚慰了人们的心灵。
有序开放,为“地摊经济”发展做好规划。李克强总理强调,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不能光图省事,而把小商小贩“一禁了之”。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市场手段,为“地摊经济”创造有利的发展土壤,激发其巨大的潜能。
加强监管,为“地摊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曾几何时,“地摊经济”在人们的印象中常常和脏乱差联系到一起,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地摊经济”的印象,也严重阻碍了“地摊经济”的发展。但是,脏乱差只是“地摊经济”的表面现象,真正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低下。所以,为了能让“地摊经济”焕发新的活力,相关部门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相关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规则,以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其良性发展。
全力服务,为“地摊经济”提高发展水平。小摊贩“三低”的特点确实给保障民生提供了机会,但是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劣势。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全力做好帮扶服务,在商贩间开展相关行业规则培训,帮助其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促进其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做到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地摊经济”的发展水平。
“地摊经济”是一项民生工程,要不断有序开放、加强监管、全力帮扶,不断促进其拉动经济,温暖人心。(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