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日开始,重庆各中小学开启了寒假时间.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放假之后,自己就可迎来短暂的“解放”,却不想被寒假作业绊住了脚.(1月22日重庆晨报)
学生作业多?题难不会做?不用担心,“搜题神器”来帮忙,只要对着题目拍照上传,答案和解题过程就能轻易获取,堪称“作业神器”.目前.手机应用中各类搜题软件下载量都高达数亿次,不少家长担心学生用这些APP写作业,影响独立思考能力.
客观而言,搜题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了学习效率,为部分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了新方式.
但是,搜题软件在便于学生“求知”的同时,也增加了“求懒”的系数.一方面,有的孩子年纪小,自律性不强,加之软件没有任何管控,很容易让孩子过分依赖,一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去求助“搜题神器”,即便会做的题目,为了图快,也不愿动脑筋,从而产生了惰性心理.另一方面,搜题软件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答案是否标准,都是未知数.如果答案不正确,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此看来,学生过分依赖搜题软件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那么,如何避免搜题软件沦为应付作业的“帮凶”呢?
一是,搜题软件研发商应对软件加以改进,限制查题次数的同时,分层次进行题目解析,对于较难的题目尽量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而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给出解题思路即可,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二是,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手机,同时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三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作业,不能一味追求“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当然,搜题软件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看学生如何使用.所以,家长和老师与其忧虑“搜题神器”,不如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而不是让搜题软件沦为“抄题软件”.(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