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中国高铁一线科研工作者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国高铁科技创新”发布会上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国铁路、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03 版)
中国铁路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跨时代的发展让中国铁路在国际交通领域之中有了一席之地。回顾往昔,中国为发展铁路派遣学者远赴海外学习铁路技术,其中不知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如今中国铁路完成了从“学习者”到“领跑者”的身份转型,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天堑”变“通途”的变化中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完美诠释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峥嵘岁月。
中国铁路能有此傲人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的不懈支持、高技术人才的不断涌入、经济发展的不断助力。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创新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高技术人才的不断涌入为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牢固基础,经济发展为创新之路解决了经费难题。由此可见,三者缺一不可,在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主创新,高铁发展“原动力”。要想在国际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科研产品,而并非的一味照搬全抄国外的技术。再则国内外建设铁路的环境不一,其施工程度也不在同一层次,相同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同一情况。唯有经过实际考察摸索才能确定有用的方案,所以创新是必然的,创新才是打造交通品牌的唯一途径。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投入使用,前后历时仅5年。如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装备超过560组,正在向系列化、智能化以及品牌化方向发展。依靠自主创新,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包括桥梁、隧道、路基等各方面的中国高铁工程建造技术。
中国高铁不仅硬件自主,软件和操作系统也做到了自主可控。中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体系。使我们轨道精调的精度首次达到了亚毫米级。京沈高铁辽宁段首次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列控系统,我国用了20年时间走过了高铁列控系统从设备进口到中外联合设计,再到完全自主创新的三个阶段。
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了自主创新的主要性,在“高铁时代”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把住
时代的“脉搏”,抓住发展的“缰绳”,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