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乱象缘何久治不愈
发表于2019-11-02 23:45:08

  距离“双11”还有一段时间,很多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已经启动。为使广大消费者在“双11”期间避开各类优惠陷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相关消费提示:此前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之后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符实。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关注平时的消费价格,看是否真正实惠。(11月21日新华网)

  活动节日商品促销降价本无可厚非,商家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通过促销、大减价等方式提升店铺人流量,进而带动商品成交量,从而增加总的成交金额。促销也一直是消费者热衷的活动,能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增强他们的购买力。这本来是一件“两好”的事情,但是将商品价格抬高再降价显得就不厚道。商家利用自己的小心思,将商品价格提高再降价,经过一番促销打折后结果商品价格比原价还高,从而愚弄消费者。这非但没有降低商品价格,反而欺骗了消费者的心,不利于店铺的长期发展。

  再者“双11”虚假促销、假冒伪劣、刷单、产品双标等丑闻,层出不穷,这也引起舆论强烈批评,每年“双十一”的成交金额都让我们叹为观止,但我们也发现大量购买后也诱发了节后大批退货,让“双11”的质量蒙上了一层云纱。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长叹道,“双11”搞不清楚规则,算不明白价格,让人云里雾里。越来越多名义上的大折扣、大优惠,已然成为折磨人的“烧脑游戏”。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大搞“中奖”“返利”等诈骗活动,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不可否认,“双十一”对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关注着这每年一度的狂欢节。商家、消费者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对“双11”的消费行为有所反思。一方面,消费者正变得更冷静、更理性,但面对商家花样百出的促销行为,仍需要保持理性心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别让促销“迷雾”遮住了眼睛;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及商家应坚持诚信为本,增加商品价格的透明度,提升产品品质与售后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实现长久发展自立自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在常规监管的同时,应转变监管模式,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净化电商网络环境,让网购在健康轨道上安全运行。(沈天宇)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5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