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房子要卖吗?” “20天英语培训您了解一下?”“健身游泳馆新开业,现在办卡可打八折”“我公司现推出全新保险产品,健康、人寿、意外、大病能保尽保”“办理我行信用卡,第一年免年费”……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这样的推销电话,甚至有时一天能接十几个,令人不胜其烦。
2018年7月30日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3个部门印发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针对骚扰电话,与过去用户完全暴露在骚扰电话的“火力”下不同,如今绝大部分骚扰电话打入时,旁边往往会有一行小字,显示“该号码被多少人标记为诈骗电话/广告推销/快递外卖……”用户看到这些标记,可以直接挂断拒接,大大减少了上当受骗和受骚扰的可能性。但有人会说,即便没有形成通话,但手机频繁响铃、震动,也很烦人。能不能干脆就不要让它们接入?为此中国移动就推出了“高频骚扰电话防护”业务,用户发送“KTFSR”到10086即可完成免费开通。
想要真正根治骚扰电话的问题,就不能以为骚扰电话只是运营商和工信部的事,骚扰电话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是通信行业的问题,其他各部门也要积极负起责任来。但是如何定义骚扰电话,是治理这类问题的关键。但目前来看,短期内恐怕很难作出定义。专家认为,除了催收以外,大多数骚扰电话的目的在于推销产品,故可将骚扰电话的类型区分开,不能笼统地定义何为骚扰电话,应当分别由不同行业建立罚则来规制、治理。“例如,在私募基金行业,依照金融行业相关法律规定,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若向其他公众拨打推销电话,本身就是违法违规行为,只能联系私募基金公司自己的客户;在保险行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于哪些电话必须拨打、哪些电话不得拨打以及哪些电话可以拨打都有规范,而且电话号码的来源也应是合法的。”
目前看来,骚扰电话绝大部分是商业广告,商业利益的驱动是根本原因。所以,整治骚扰电话不能仅从运营商入手,还应对骚扰电话的源头,即骚扰电话拨打者,进行控制和处罚,并加强对网络电话服务平台的管理。但目前,在具体执行和司法取证层面还存在诸多困难。骚扰电话给手机用户造成的实际损失很难量化,执法部门很难权衡执法成本和骚扰电话带来的损失。骚扰电话治理之路仍旧漫长的。(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