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煤老板”豪掷2亿!每日优鲜走到悬崖边 转型自救成必选项
撤城、亏损、濒临退市,今年以来,坏消息不断的终于等来自己的“白衣骑士”。
近日,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进行价值2亿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这笔投资对很重要,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它长期的现金流空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流动负债比现金及现金等价高出10.51亿元。此外,后续的合作也将提升的供应链能力。双方合作消息公布后,市场情绪得到缓解,一度涨超8%,但仍低于1美元。
生鲜电商江湖风云变幻,朝夕之间已大不相同。去年,登陆纳斯达克,得到“生鲜电商第一股”的称号,但一年后就只剩下资本催熟的一地泡沫。
前不久,在三天内接连关闭了9个城市的业务,其中包括杭州、青岛、深圳等一线城市。目前,的站点剩下北京、天津、上海和廊坊这四座城市,且廊坊只剩一个前置仓点位。
经锌财经实测,目前杭州地区在APP上只能选择云超特卖,送达时间需1-4天;在北京市朝阳区下单水果,能够提供极速达的选项不超过10个,且种类单一,要知道,水果原本是最有优势的品类。
山西东辉集团的股权投资,可以让本就失血过多的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它要想逆风翻盘,最为关键的还是实现自我造血。
退市边缘徘徊
2022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更接近悬崖边缘。
6月,纳斯达克向发出退市通知函,并表示,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低于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准规定的1美元要求,需在180天的宽限期内,即2022年11月29日前重新合规。
想要回到每股1美元以上确实是“亿”点点困难。股东和股民对的怨念在不断叠加,进入了恶性循环,现在他们只想用脚投票,这又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截至7月19日收盘,报每股0.33美元,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来源:雪球网
而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没有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向市场及时公布财报信息,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年报跟难产似的,到现在都没有发出来。
捂住财报,归根结底还是财务数据出了问题。前不久,官网披露,审计委员已经基本完成对公司次日达业务部与第三方供应商以及客户进行的某些“可疑交易”的独立内部审查。公告显示,“可疑交易”导致2021年报告期内某些财报记录不准确。
经过调整后,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3.73亿元、16.38亿元、18.58亿元,在调整前,前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5.30亿元、18.94亿元、21.22亿元,不难看出之前公布财报数据的净收入整体虚高。
每日优鲜官网
回望创业初期,也遇到过资金难题,但彼时它向资本市场编造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于是VC/PE从天而降,成为的拯救者。后来“抢滩”叮咚买菜上市,成为“生鲜前置仓第一股”,试图延续神话。
可没想到的是“出道即巅峰”,上市首日破发,收盘价报9.66美元,较发行价13美元下跌25.69%,一夜之间总市值蒸发7.86亿美元,之后更是一路跌跌不休,到现在被迫面临退市。
长期亏损,且看不到任何回血可能,是面临的最大困境。
根据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加上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的30.17亿元,四年里的总亏损大概率会超过100亿元,这个数字基本比肩过去六年11轮融资的累计总金额。
在疫情尚未结束、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普遍采取保守策略,而且用了八年时间都没能证明自己有造血能力,就怪不得市场会放弃它。
山西东辉集团近年来发力现代农业板块,这次“输血”,很有可能是看中的渠道优势,即其仓储物流体系以及2C电商平台。但持续亏损下,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能不能撑住,还是个未知数。
转型自救成为必选项
是前置仓模式的首创者,可让走进死胡同的,也是前置仓模式。这些年来,并没能像资本所期待的那样,通过规模化发展,摊薄网点运营成本,从而实现盈利,反而让亏损的雪球越滚越大。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家企业做到业内Top 3,却始终没能实现盈利,那就说明企业经营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就对的前置仓模式嗤之以鼻,他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个伪命题,其模式不合理,损耗无法控制,租金高昂,是没有未来的。
前置仓给造成了过高的履约成本,2018年至2020年,履约费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以及15.77亿元,履约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最高能达到34.94%。
明面上标榜前置仓模式的可实施性,但背地里种种举措却证明了,它还是在想办法转型与自救,毕竟,靠着融资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不得长久,必须尽快实现盈利,向市场和投资者证明自己。
从去年开始,就在减少对前置仓的布局,当老竞争对手叮咚买菜还在加大对仓储的建设力度,试图形成规模效应的时候,却开始往反方向走。
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前置仓数量超过1500个,但截至2021年6月,其前置仓数量缩减为625个。相比之下,叮咚买菜在2021年第三季度在全国37个城市拥有超过1375个前置仓,一年之内,数量几近翻倍。
为了不把市场拱手让人,看上了B端生意,试图转型成“平台型电商”,挣一份平台抽佣。
创始人徐正把目光瞄准菜市场,先是获得已有菜市场的经营权,成为其运营方,再将这些菜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将传统菜场的线下业务打通到线上,建立私域流量。这样一来,这些菜市场就成了“轻资产版”的前置仓,每年可以收取租金、平台服务费以及按照商户电商业务GMV收取佣金。
智慧菜场的想法不错,起码比前置仓模式更有资本想象空间,可问题是,这一领域早有多家巨头入局,竞争激烈,连资金链都成问题的能玩出什么水花吗?
像是大润发、物美、永辉这样的大型商超,以及百果园、鲜丰水果等中型连锁企业,都已经配备了完善的线上配送体系,它们不仅能送菜,还可以供给其他生活用品,对消费者有更大吸引力;此外,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都在争夺流量,留给改造的只剩下小菜场、小店。
进一步来说,在传统菜场经营的小商贩都是小本经营,对价格敏感,想从他们身上薅羊毛,说不定还没薅到,人家就跑路了,到时候烂摊子还是得自己收拾。
目前,智慧菜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还不能为起到提升估值的效果。没人知道,是不是又向市场编了一个假故事。
困境之下,路路不通
事实上,也不想坚守在前置仓这单一模式上,这几年在业务转型上搞出过不少花样,可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疫情发生后,居家办公的场景变多,就盯上了这两年比较火的赛道——预制菜。今年3月,上线预制菜品牌“巨下饭”,首次上线金堂佛跳墙、日式咖喱牛肉等8款主要菜品。
想做预制菜的目的很简单,一个是因为它火,另一个是想要降本增效。和前置仓比起来,预制菜相对更容易控制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但这个赛道没那么容易跑通。预制菜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已经被前置仓搞得焦头烂额了,短时间内想建立一条大数据主导的供应链并形成规模效应,基本不可能。
每日优鲜预制菜品牌“巨下饭”
资本的介入,让预制菜赛道变得相当拥挤。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超7.2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大量是初创型企业。尽管在资本市场火热,新兴的预制菜品牌在B端、C端市场却前行困难,让人好奇,它是否会重演社区团购式悲剧,热度过去后成为又一滩泡沫。
讽刺的是,上一滩社区团购的泡沫,每日优鲜也碰上了。它曾孵化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以及主打社区团购业务的“每日拼拼”,两者在品类和运营方式上极为相似,返利和拼团是它们共同的宣传点。
每日一淘官网截图
这种烧钱抢市场的模式并不健康,很快就被叫停,2021年以后,社区团购企业几乎都面临“毕业”。头部企业十荟团在2021年底关闭了全部业务;多多买菜集中“关停并转”站点,多个低效团被关停或合并;橙心优选也在2021年9月选择全面转型2B业务。
时代的几粒灰,好巧不巧,都落在了每日优选头上,成为一座又一座大山。每日优鲜能不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绝地求生”,还尚不明朗,但允许它继续流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