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者”鲜生活:股权投资+技术赋能 整合便利店的排头兵?(3)
发表于2018-07-04 18:26:38

  原标题:“谋局者”鲜生活:股权投资+技术赋能,它能成为阿里整合便利店的排头兵吗?

  摘要:进入便利店领域不到两年,鲜生活凭借收购北京好邻居“一战成名”,从默默无闻的新面孔,升级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参与者。

  进入便利店领域不到两年,鲜生活凭借收购北京好邻居“一战成名”,从默默无闻的新面孔,升级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参与者。

  但这只是开端,《第三只眼看零售》获悉,鲜生活正在与山西唐久便利、广东天福便利、湖南新佳宜便利店等多家便利店沟通战略合作。

  鲜生活一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另一方面其开放性的赋能平台相继跟进,从而形成股权投资与技术赋能“双锁定”。按照鲜生活规划,它将开辟一个为便利店提供多方赋能的开放性后台,并在每个核心区域联合一家合作伙伴,最终连成全国网络。

  鲜生活做便利店行业的整合者,但它创立不到四年,2016年底才从主营跨境电商转型为专攻便利店。作为一个行业新入局者,鲜生活幕后推手值得玩味。

  结合鲜生活的流量来源、战略合作伙伴以及背后资本,《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站在鲜生活背后的那个巨人就是阿里。

  诸多信息表明,鲜生活与阿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以鲜生活的流量赋能来说,其流量来源包括天猫1小时达、天猫超市、淘宝外卖、饿了么等多个阿里系线上平台,这在阿里体系外平台中,几乎是不可能获得的支持力度。其中易果生鲜与鲜生活保有密切合作,更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与鲜生活联合收购北京好邻居便利店。

  “鲜生活应属于阿里系,在整合风格上也有相似,他们认为单纯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并不足以推动整个行业变化,股权投资是必然选择。”有业内资深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

  一直以来,阿里、腾讯针对实体店的布局重点都在大卖场业态,鲜有便利店业态被整合。如果阿里系要对传统便利店出手,鲜生活或将成为排头兵,承担类似于盒马鲜生那样输出模式、整合区域零售企业等职能。

  股权投资+便利店业务赋能 孵化四大盈利点

  与罗森、全家等日资便利店相比,缺少标准化管理体系、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是本土传统便利店的普遍问题。尤其是一些以紧密型加盟为主的区域品牌,常常陷入总部亏损、个别门店盈利的尴尬境地。不谈预亏机制,采购体量较小、依赖于固有经营管理商品、数字化能力欠缺才是核心原因。

  但在当下赋能便利店的各方势力中,大多难以解决上述问题。以资本方为代表的财务投资者,虽然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资金问题,但无法为传统便利店提供供应链支持、门店管理等赋能,相当于治标不治本,只好靠烧钱做规模。例如红杉资本先后投资了武汉TODAY便利、福建见福便利等,但二者难以达成联合采购。

  但试想一下,如果将阿里投资大润发之后,使其与盒马鲜生、易果生鲜、天猫超市等多个阿里系平台形成联采的规模优势,嫁接到便利店领域,对于参与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体量红利。

  而一些线上赋能平台,主要以流量导入为卖点,但对于便利店个体来说,实际上无法精准获取流量服务。举例来说,在京东到家平台上,不论是永辉、沃尔玛等大型综合性商超,还是全家、罗森等传统便利店,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线上平台的供应商户,其距离、商圈等个性化因素被弱化,身处其中的便利店品牌相当于进入无差别竞争。

  为此,鲜生活创始人肖欣认为要使传统便利店达成质变,就需要同时为其输出资本赋能、数字化改造、流量优势以及业务升级等多种能力。他将鲜生活的发展路径大体上规划为前、后两段,前期筛选各区域龙头,通过股权投资、供应链输出、门店改造等多种方式积累规模效应以及业务能力;后期则逐渐将鲜生活升级为向传统便利店提供多项赋能的开放性后台,并从中挖掘盈利点。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