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拼多多带着镣铐上市,左手低价右手罚款,三年融资百亿亏损13亿
从传闻到递交招股书,拼多多只用了三天时间。从成立到上市,拼多多只用三年。拼多多员工得知公司即将上市时,都感到很惊讶。而有些曾经在这个平台上谋生的商家,在与拼多多撕破脸后得知拼多多赴美IPO,称“这是带着原罪上市”。
电商黑马拼多多成立三年来,在争议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外界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一次投身本轮“上市潮”,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成立三年就IPO,刷新行业记录。
而为了顺利上市,拼多多还找来“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百度前首席运营官陆奇担任独立董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虽然独立董事是对公司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并不会在公司内部任职,但由于这是陆奇离开百度以来首次披露动向,因此关注度颇高。
从招股书中可知,过去三年,拼多多增速非常迅猛,去年交易额已经达到千亿级别,但低价也为其带来低客单价以及连年亏损的难题,引发商家大规模维权。在招股书中拼多多强调,商家维权事件不会对其产生实质影响,但这一问题不解决会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其头上。
三年亏13亿客单价不到40元
打着“新电商”标签的拼多多,在争议中拉开赴美上市的序幕。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瑞银、高盛和中金为联合承销商。不过截至目前,从已披露信息来看其似乎没有想好要在哪家交易所挂牌。
随着招股书的公布,拼多多这家电商新贵将创造新记录。从成立到IPO仅用三年,是电商行业有史以来用时最短的公司,上一次打破记录的是聚美优品,成立四年就在纽交所挂牌。
上市则让拼多多的财务数据曝光在镁光灯下,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在财务披露上只公布了2016年和2017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对于成立首年2015年仅用高速增长替代,使得同比数据失去对比意义。
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大股东腾讯于2016年7月投资拼多多,此后微信为拼多多大开方便之门,帮助其成为一匹电商黑马。今年阿里巴巴、京东两大电商巨头都不得不对其忌惮几分,先后上线拼购模式,进行围追堵截。
在用户数量方面,拼多多早在去年年底就宣称有三亿人都在拼。但招股书显示,2017年年底拼多多活跃用户为2.45亿,今年一季度增至2.95亿,与3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从用户的环比增速看降幅明显,2017年9月底、12月底以及今年3月底,环比分别增58%、55.2%和20.47%。
这些用户去年在拼多多共下单43亿,今年第一季度下单17亿。相对应的GMV为1412亿元和662亿元,交易金额包含所有订单的总价值,不管是否实际售出、交付还是退货,都计算在内。从GMV的增速上看,拼多多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两年就超过千亿,同样数据淘宝用了5年,京东更是用了10年。
不过,与国内电商两巨头相比,拼多多还是小弟。并且在用户质量上,拼多多也难以相提并论,多是低端用户。今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平均客单价为38.9元,去年全年的平均客单价为32.8元。
虽然拼多多收入增速迅猛,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收入为17.44亿元,2016年为5.05亿元,同比增速达245%。今年第一季度更是接近去年全年,收入为13.8亿元。但亏损额居高不下,2017年和2016年净亏损分别为5.25亿元和2.9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额就已达2.01亿元。
创业三年来拼多多含期权共亏损13.12亿元,对于未来能否盈利,拼多多的信心并不足。在招股书中称:“由于过去我们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亏损。”
在收入来源方面,曾做过自营业务的拼多多,2015年和2016年主要靠自营,模式和京东类似。但2017年4月,拼多多砍掉了自营业务,力推线上营销系统,彻底向淘宝学习转型为平台型电商,走轻资产发展模式,通过广告费和佣金赚钱。截至今年3月底拼多多上共有100万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