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经估值达百亿美金的OYO,正迎来国内的至暗时刻
摘要:根据媒体的报道,2019年9月OYO统计的上线大于3天的2551家2.0签约酒店中,不达标的有1561家,未达到保底金额的酒店超过六成。
根据媒体的报道,OYO正在发起一轮大裁员。公司中国区域11个大区合并为7个,原先48个Hub(辖区中心)也将缩减为30个。OYO中国的高管已经大规模离职,7名早期参与创建OYO中国团队的 VP/SVP 已离职五位,后期加入的CXO离职了三位。相较于2019年11月时的9800多名员工,如今只剩下2700多人,国内裁员7000多人。
事实上,在陷入1.0模式盈利难之后,OYO曾经推出2.0模式,借由保底收益+分成的模式,实现对酒店和定价权的强管控,打捞出来了一批分成可观的酒店。但29元一晚的促销价,根本无法掩盖酒店的成本。随着保底收益无法兑现,2.0模式激发了一大批酒店主和OYO的矛盾。随着疫情的延续,更让OYO的困境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OYO管理混乱、派系斗争不断也被摆上台面。而投资方软银更是给OYO设下了最后的期限,在3与31日之前逐步淘汰不盈利的业务。留给OYO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裁员频起
事实上,裁员一直是OYO的关键词。
早在2019年6月,OYO就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根据此前锌财经此前的报道,数千名一线的运营、商务团队被裁,裁员比例高达一半。
而随着20亿美金续命钱的到账,OYO的困境才得以缓解。而根据官方的消息,当时20亿美金的投资来自印度最重大的由创始人领投的管理层收购。但值得玩味的是,当时的投资究竟是“投资”还是“战略性回购”很难界定。
而根据OYO的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底,OYO已经覆盖中国338个城市,酒店数量超过1.9万家,客房数超过78万间。
而时隔8个月之后,裁员潮甚至愈演愈烈。根据媒体的报道,OYO计划中国市场裁减60%员工。作为核心部门,EGM(新型增长市场)部整体被裁,波及1700多名员工,拖欠的绩效工资高达400多万。而在3月5日,被裁员工为了讨要薪资,甚至上演了一场直播讨薪。
而高管也陆续出走。根据此前媒体的梳理,从2019年7月开始,包括付小明、张伽豪、韩锋、张宏志等核心高管就陆续离职。其中王贺、罗珊珊为早期创始高管,付小明、伍小翠为后期加入的CXO。
一位刚离职的高管甚至表示,“各部门裁员比例近50%,技术团队达到60%”。值得一提的是,OYO的酒店数量已经从之前的近2万家,下滑到仅剩400家左右,与此同时入住率跌至10%上下。
亏损噩梦
大规模裁员的背后,是OYO连年亏损的窘境。
今年2月份,OYO公布了2019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相较于2018年,19年OYO收入增长了4倍。但同样醒目的是还有亏损,从5200万美元变成了3.35亿美元,足足扩大了6倍,仅仅中国市场的亏损就高达1.97亿美元,占比64%。
严重亏损,引发了OYO在全球市场业务的大规模萎缩。根据外媒1月份的报道,OYO印度大本营1万名员工裁员12%,美国市场也同时裁员三分之一。而目前国内疫情的延续,更让其酒店业务的恢复看起来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