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货源跨境电商:一个生意先从家里人做起的“新骗局”?
发表于2019-12-28 16:53:02

  原标题:无货源跨境电商:一个生意先从家里人做起的“新骗局”?

  “无货源”意味着这类公司既没有备货仓库,也没有生产厂商。

  眼前这个市场,位处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的中心城镇,密集的门铺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印有“厂家直销”、“出厂价”的标签纸随处可见,大部分卷帘门前却门可罗雀。

  当地人对这里的印象多停留于日渐没落的家具市场,但更大的秘密正隐藏于此。

  在其中一栋楼的二层,一家公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没有堆满货物的仓库,甚至没有供人选择的样品,不算宽敞的空间内,可见的仅有几台电脑。但正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着一笔笔“大生意”——电脑屏幕的另一端,是无数的欧美客户。

  事实上,这是一家典型的“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顾名思义,“无货源”意味着这类公司既没有备货仓库,也没有生产厂商。令人讶异的是,他们却能通过这种少见的运营模式,在亚马逊海外站点开设几十家、上百家店铺,将数万种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售卖到欧洲、北美等地,并收获高额的利润。

  然而,“无货源”跨境电商的暴利吸引着大众的同时,也暗藏不少风险与争议。

  “中间商赚差价,加价5倍起”

  距离圣诞节还有不到一周,某“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的员工柳雯(化名)焦头烂额,“双十一都没这么忙”。

  眼下,她正忙着通过一个ERP采集系统,从中国各大电商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平台上采集商品信息,再稍作编辑调整,并一键翻译成对应国家的语言文字,最后将信息上传至公司的亚马逊店铺。

  同时,她还需要处理亚马逊平台上的新订单——等国外客户下单后,她得从国内电商平台拍下相应商品。

  被柳雯和她同事拍下的商品,将被寄至深圳、泉州等地的国际中转仓,由工作人员按照亚马逊的物流规定,进行二次打包贴签。一旦走完最后的打包流程,这些商品就将在不久之后,出现在大洋彼岸。

  这期间,柳雯和同事没有亲眼见到或亲手接触到任何一件商品。

  “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把国内平台的商品加价搬到亚马逊上卖。”柳雯说,“更简单的理解就是,中间商赚差价。”按照公司规定,商品加价一般5倍起,10至20倍的情况也有。

  柳雯所在的公司,目前共有40名这样的运营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仅持高中或中专文凭,却能熟稔地经营起这家公司在亚马逊平台上的150家店铺。

  事实上,柳雯所在公司的前身,是一个位于祁东县城的网络科技研发创业团队,运营人员为个位数,主要业务为经营淘宝和京东的“无货源”店群。

  但近年来,他们意识到,淘宝和京东的红利期正在走向终结,难以再为中小商家创造出新的线上红利。“国内电商现在新店不刷单不烧钱,基本做不起来,竞争太激烈了”。数据则更为直观地说明,“出海”正成为中国电商的新方向——亚马逊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有1001210名新卖家入驻亚马逊全球12个站点,在这当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内地或香港。中国卖家的份额约为2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8年,“无货源”电商们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境外。目前,柳雯公司在祁东县有三个运营中心,均在主管亚马逊“无货源”店群业务。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