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寒冬,生鲜电商“一地鸡毛”
生鲜的难点是什么,难以标准化,同一个果园中生产的产品质量可以说是差别巨大,虽然“从果园到餐桌”这句口号非常诱人,但是没有中间商的电商,多数企业用血泪史告诉你,寸步难行。
【编者按】生鲜市场里,听过很多次的一句话就是——利润低,赚钱难。确实,很多头部企业都在亏钱,不断倒下的企业似乎在告诉你——情况对比2016年,没有变得更好。做生鲜电商,还不如做生鲜电商“供应链”
呆萝卜开了又关,最终在合肥重启业务,淘集集没撑到阿里资金到账黯然离场,易果生鲜第三次列为被执行人,这一条条新闻都在告诉我们:生鲜电商早已退潮。
巨头下场,也没撑住
2016年,搞生鲜电商,有1%在盈利,7%还在巨亏,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生鲜电商的起步阶段,巨头下场局面就会有所改变。
后来的后来,那些我们以为的巨头也没撑下去。
有人说这是因为生鲜电商烧钱厉害,投入高,回报漫长,是天性。
线下商超,生鲜产品60%,但是销售额仅20%,不赚钱,所以大多数老板都不靠它吃饭。
换句话说,如果想靠生鲜盈利,靠烧钱用普通搞零售的路子来搞生鲜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纵观所有零售强大的企业,无一不是背后建立了更强大的基础,costco为什么被国内诸多零售大佬膜拜,是因为囤货式的购买方式降低了成本,人家后来干脆就研究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生产自己卖,价格上还有优势。
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在哪里都适用,比如在中国,于是我们用大城市便利店,小城市夫妻店,和社区型卖场结合的方式打通了中国人的线下零售体系。
线上,我们有了淘宝,有了拼多多,为什么拼多多能够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占领全中国的下沉市场?
是因为中国的物流之牛,能够一天之内调活全国的供需。物流成本之低,能够在九块九包邮之余还有赚。
而这一切逃不开——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