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做微商?挣得比工资多啊
摘要:记得法规刚出台时,朋友圈里的微商人心惶惶,低调了好一阵子。不少商家表现的分外谨慎,孙雨当时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封“告买家书”,“询价不要问多少钱,用‘米’这个词代替,不然会被封号的。”
提起微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是这样:草根创业、朋友圈刷爆、不停地加好友、产品质量难保障,还有被当成段子讲的文案“恭喜XX代理喜提豪车飞机”.....这是一个被贴满了负面标签的行业。
有的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却在做微商。在北京某VC机构从事分析师工作的方笑吐槽,“我的发小也在朋友圈卖衣服了,你说好端端一个小姑娘,为啥要做微商呢?”与其说是偏见,倒不如说是好奇:为什么他们都去做微商?
这堪称是中国商业史的一大不解之谜:尽管微商遭到无数鄙视,但从事的人群却日益庞大。数据显示,2017年时微商从业者就已超过3000万,而2019年新名词“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达4800万,不少年轻的90后们也加入其中。微商神话,为何经久不衰?
李丽,30岁,互联网公司HR
“为什么做微商?挣得比工资多啊”
“这么说吧,做微商有时赚的比我工资要高。”
说话的人是李丽,今年是她做微商的第四个年头。加入微商行列的想法始于她生完孩子后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微商之风正刮得浓烈,李丽在刷朋友圈时,经常会看到有卖家发布奶瓶、玩具等动态,一起被贴出来的,还有小孩子玩的正欢的小视频。
奶瓶和玩具的价格都不算便宜,单品将近300块,李丽买了几次,一来二去的也就跟卖家熟悉了起来。在对方的劝说下,她心动了,开始做品牌代理,“没有代理费,预存6000块,可以8折拿货。”李丽介绍。
由于入行较早,李丽赶上了红利期。累积了一批忠实客户,也发展了几个代理,目前,李丽同时代理着一款护肤品和一款乳胶枕,月收入在一万左右。
比起化妆品,李丽更看好乳胶枕,“一是利润不低;二是基本不用售后,只要维护好客户就行;三是不用担心客户使用后会有副作用。”
为了得到这些客户资源,李丽当初费了不少工夫,“客户从加完微信到下单,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还有不少加了就删的。”添加方式也是花样百出,她先后尝试了地推、百度推广、请客户介绍客户等。
但不出意外,她能感受到来自身边亲友对微商的质疑,这并不是一份那么体面的“工作”。毕竟买微商的产品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一回事。
不过在李丽看来,做微商是个很好的副业。
她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HR,互联网行业年轻化的标签很明显,而李丽自己,正站在30岁的职业关口上,“也算是分散风险吧,这是一个不设限的行业,没有年龄与学历限制,做好了能一直做下去。”
孙雨,28岁,外贸从业者
“90后做微商,朋友圈不会发鸡汤”
可以肯定的是,微商圈子正在“换血”。
在青岛做外贸生意的孙雨发现,身边像她一样做微商的90后越来越多了。“我好几个同事都在做微商,有的用小号发动态,可以理解,今年行业不太景气,都是为了生活。”孙雨感叹。
随着90后涌入职场,步入家庭生活,刷新了又一代劳动者的面貌。从前以宝妈为主要中坚力量的微商行业,也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单是孙雨所在微商的团队里,就有一大半都是像她一样,手握本科学历的白领。
孙雨调侃如今的微商形势,是“ ‘70后’做供应链,‘80后’带团队,而‘90后’奋斗在一线。”
众多“一线”工作者给了微商新的面貌。孙雨并没有刷屏似的发朋友圈,也没有切换小号或是屏蔽同事和领导,只在休息时间分享动态。她认为,作为一名微商,是需要打造自己个人IP的,“分寸感很重要,人设也是,不能让人家觉得你很烦人,我有时候会发一些正能量的动态,同事有时候也从我这里拿货。”
微商之路,孙雨走了两年,也发现外界对于微商存有很大的误解。比如微商三无产品泛滥和浮夸的营销文案,她解释,“行业在逐渐规整,我做的肯定不是三无产品,自己也在用,而且现在90后微商的朋友圈打造的都很精致,不会整天发一堆鸡汤。”
至于为什么选择保健品作为微商切口,孙雨表示,不少白领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这些因素引发普遍焦虑,而吃保健品养生已经成为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将做微商当成自己的主业来发展。在孙雨看来,做微商不确定性太大,淘到金子的人不少,淘不到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