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麦德龙卖身物美,外资零售企业的困境
摘要:最后值得畅想的是,或许腾讯与国美在不远的将来也将组合起来,共同为越来越多的中资和外资传统零售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更高的价值。
10月10日,麦德龙、物美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的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的股份。多点Dmall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9月27日,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收购家乐福中国的股权交割手续。至此,苏宁易购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而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虽然麦德龙和家乐福卖身了,可沃尔玛还在,美国COSCO和德国奥乐齐(ALDI)纷纷在今年进入中国。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如何实现复兴,最近5年的中国零售电商市场剧烈变革中,他们做了哪些实践和总结了哪些方法论?
本文将以庄帅在沃尔玛(中国)的工作经历,以及近几年做的零售电商行业研究和咨询,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由于关系到国计民生,无论哪个国家,对零售业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有些国家还禁止外资零售业进入本国,例如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
中国的外资零售业基本都95年之后陆续进入市场,也就是改革开放17年之后。家乐福、沃尔玛都是那个阶段进入中国,属于欧美零售企业的代表。
一个是“分权制”,也就是实体店拥有采购、运营、营销、人事和财务等权限,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总部是服务职能;一个是“集权制”,采购、运营、营销、人事和财务集中在总部,实体店多数只是执行者的角色。
了解这两种体制非常重要,不同的体制导致不同的结果。因为体制不同,应对竞争环境所采取的策略就不同。
当然,这两种体制在家乐福和沃尔玛的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被中和。也就是说沃尔玛不断“分权”,家乐福不断“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