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两年来最大生物医药IPO诞生 市值约300亿港币
发表于2023-11-19 21:46:56

  原标题:港股两年来最大生物医药IPO诞生 市值约300亿港币

  今日,港交所自2022年以来最大的生物医药IPO诞生:药明合联在递交申请仅四个月后成功上市。昨日暗盘交易收涨超20%,市值约300亿港币。

  成立于2020年的药明合联是药明系的第五家上市公司,此番IPO可谓豪华又热闹:基石投资者Invesco、General Atlantic、卡塔尔投资局、UBS基金、红杉中国、诺和诺德基金会以及清池资本,均为万亿资产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专业生物医药投资机构,份额占比66%;身处备受瞩目的XDC赛道,三年内营收增长近10倍、净利润增长8倍,造就今年港股最火散户认购。药明合联的上市不仅为逐步回暖的港股打新市场再加一把火,也为在冬日煎熬多时的生物医药领域增添了春意。

  万众期待的药明合联,能否成为新的港股传奇标的?

  港美股唯一ADC CXO公司,药明系豪赌成功

  “龙头”是二级市场最受欢迎的概念,在港股和美股已上市公司中,药明合联是不折不扣的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第一”和“唯一”。

  按2022年收益计,药明合联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中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在瑞士上市的Lonza。药明合联在通过聆讯后的更新招股书中公布了完整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与净利润分别为9.94亿元和1.77亿元,均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9.90亿元和1.56亿元。

  药明合联快速发展,离不开药明系的强力支持与投入。药明生物从2013年起便切入ADC业务,药明合联起步正是整合了药明康德及药明生物旗下的ADC业务。

  为提高收入,药明系直接与之建立交易。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药明合联与余下药明生物的不获豁免持续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5150万元、2.53亿元、7.95亿元。同期,药明合联与药明康德的不获豁免持续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0、2330万元、1.38亿元,关联交易数额快速攀升。

  药明合联还通过药明生物的集中采购系统获得大部分原材料,如各类液体容器及混合袋、导管、过滤器及化学品,利用药明系资源的同时,传承药明系一贯的成本控制与经营效率。

  此外,药明合联一直在从药明系获得现金流,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药明合联新获得关联方贷款分别为2230万元、1.37亿元、2850万元。

  但输血并不可持续,尤其是药明生物今年自身受新冠结束带来收入缺口的影响,其净利润同比下跌10.81%。在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生物披露2023年上半年(6月20日前)新增CDMO项目为25个,而去年全年的新增CDMO项目为120个。

  好在药明合联已经背靠大树成长为ADC CXO的 旗帜。2022年药明合联已占据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全球市场份额的9.8%,且根据招股书,公司收入对药明生物依赖大幅减少: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五大直接客户分别占药明合联收益总额的98.0%、 91.1%、61.2%及53.3%,余下药明生物分别占收益总额的84.1%、81.1%、37.9%及13.8%。

  这是由于药明合联积攒了充足的外部客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末以及2023年上半年,药明合联的客户数量分别为49名、115名、167名以及169名。药明合联已在中国赢得所有在中国和美国双重提交IND及/或BLA的ADC候选药物的ADC开发合同,另外自2022年起,在海外将其ADC管线对外授权的10家中国公司中,有8家为药明合联的客户。

  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海外将其ADC管线对外授权的10家中国公司、14条管线

  10年ADC耕耘与3年巨额投入,药明系的“豪赌”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成功的。全球发售完成后药明生物持股50.91%,随着药明合联上市,药明生物的“任务”告一段落,药明合联正式启航。

  营收能否再翻10倍?

  药明合联的业绩增长速度已足够抓人眼球,但从XDC药物研发进程、国内XDC公司势头,以及偶联药物的进一步发展三个方面来看,公司业务仍有很高的想象空间。

  首先是全球ADC上市药物尚且不多,目前整体市场处于市场爆发拐点。根据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几款ADC新药表现都让人振奋,例如:阿斯利康公布Enhertu DS-8201上半年全球销售额11.69亿美元,相比去年上半年的4.36亿美元大幅增长168%;罗氏第二款商业化的ADC新药Polivy上半年全球销售额5.13亿美元,也有希望突破10亿美元。

  业界普遍认为在PD-1之后,ADC资产将成为MNC的“标配”。但是目前业界对ADC的应用探索还处于初期,其疗效的天花板较低,想往一线用药方向发展,可能需要通过联用才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也就是说,ADC相关项目的发现与临床研究还将不断提升和推进,且临床阶段越靠后,服务合约金额越大。

  根据药明合联招股书,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350个发现项目、67个IND前项目、27个临床1期项目、11个临床2期项目,以及5个临床3期项目。临床3期项目的合约金额范围,是IND前项目的五倍以上。

  随着药明合联服务的早期阶段客户逐渐向后期和商业化阶段推进,公司将拥有更丰厚的营收来源。招股书中已能观察到,公司通过IND后服务获取的营收比例不断攀升,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IND后服务营收占比已从44.9%升至62.6%。

  另一个增长点来自于国内企业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研发潜力。

  从药明合联招股书来看,虽然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市场,但可以看到中国市场近一年来的占比回升:从2022年6月的29.3%增长至2023年6月的35.9%。这和国内药企越来越多投入ADC领域,尤其是更积极进行差异化设计有关。

  ADC的生产制造要涉及多个环节,对药企的工艺与质控体系研发能力有很高要求,需要药企在大分子和小分子上都有足够经验,也要有深厚的连接子技术积累。ADC原理清晰但很微妙,抗体、有效载荷、连接子三个部分需要反复试验平衡,并针对不同的肿瘤、不同的组织组合。技术平台、临床数据,以及在生产制造上的经验和耐心,是国内企业所拥有与擅长的。

  国内ADC在2021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从2022年下半年起看到初步成绩:国内潜在总金额超10亿美元的ADC出海交易在过去一年内发生数起,研发方既有科伦博泰、康诺亚等上市公司,也有映恩生物、宜联生物等强势 Biotech。

  不少国内企业坦言,管线能够出海离不开CXO的重要支持,可见占据国内市场可成为药明合联独特的优势。

  最后是“偶联万物”的广阔前景。XDC行业正在急速扩张,两个连在一起的药物并非仅限于单抗、毒素小分子,还可以是双抗、多肽、合成聚合物与核药、酶等。

  根据招股书,药明合联可提供的服务包括:放射性核素药物偶联物(RDC)、多肽药物偶联物(PDC)、抗体——螯合物偶联物(ACC)、聚乙二醇化蛋白质或肽(PEG)、抗体PROTAC偶联物、抗体 —— 寡核苷酸偶联物(AOC)及脂肪酸偶联物等。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67个非ADC发现项目及12个非ADC整体项目,包括4个RDC项目、4个聚乙二醇化项目、3个抗病毒偶联物(AVC)项目及一个其他项目。

  ADC等生物偶联药物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亿美元。可以说,只要肿瘤治疗还没有到边界,那么XDC偶联万物就暂时望不到头,更不用说其创新设计已经向自免等领域拓展。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XDC的极高外包率,药明合联未来业绩可期。

  能否坐上行业头把交椅?

  异军突起的药明合联短短三年就做到全球第二,但想要从全球第一、传统厂牌Lonza手中拿走市场头名,还有一定难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及公司年报统计,Lonza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的市占率为21.4%,远超过药明合联的9.8%。

  Lonza于2006年进入ADC市场,是全球最早实现偶联生产的CDMO之一。2021年,药明合联仍在起步期时,Lonza就已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商业化ADC项目。近来Lonza不但继续扩建产能,更是直接加入了ADC并购买方行列,收购了ADC企业Synaffix。

  限制药明合联业务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能,甚至因为业务增速太快,产能不足、原料生产项目外包而导致了公司的利润下滑。

  因此,可以看到此次IPO募资最主要用途便是新建产能:51%的募资额将被用于在新加坡基地兴建设施,建设四条生产线、预计占地面积18500平米,于2026年前开始GMP合规运营;16%的募资额将用于进一步提高在国内的产能,包括建设一条公斤级连接子及有效载荷生产线。

  在中国的设施将为新加坡基地的运营提供所需的连接子及有效载荷,全球双厂策略将帮助药明合联更好地获取全球客户。

  此外从项目数看,药明合联公司目前拥有的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项目数量为全球第一,是全球第二的两倍还多,根据药明合联早先透露:公司已做过的项目超过100个,行业内所有的平台和技术都碰到过,可以满足未来客户的任何项目需求,技术积累到了爆发的时候。

  最让药明合联引以为傲的是其全方位能力,公司称自身是唯一一家在ADC整个发现、开发及制造过程中提供全方位能力的公司。

  节选自药明合联招股书,根据招股书信息,公司A为Lonza,公司B为Sigma Aldrich

  即使是Lonza,在研究环节也逊色于药明合联,前文中提到药明合联的350个发现项目,就是其CRDMO中强力的“R”环节,将持续为公司发展提供驱动力。而占据市场份额3-5名的均为欧洲中小型CRDMO,包括德国Merck旗下Sigma Aldrich等,服务环节与公司能力不如药明合联全面。

  随着产能提升、客户成长和业务进一步扩张,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产业链制造、工程师红利等核心壁垒的药明合联,或许有潜力冲刺“全球第一”。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