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蚂蚁集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仅仅只想做“金服”了呢?
日前有消息显示,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蚂蚁集团”,全称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很快有业内人士进行了深扒,发现早在2014年10月,以支付宝为主体筹建阿里小微金服时,就已经持有了antgroup的域名,这或许证明,从那时起就曾考虑过蚂蚁集团这个名称。
而对于此次改名,官方回应称,“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话说回来,蚂蚁集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仅仅只想做“金服”了呢?相信有朋友会联想到此前,支付宝此前已经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而在支付宝聚焦于服务业数字化的时候,其实就已不再局限于金融支付工具的定位,而成为了技术转型、服务落地的主要端口。因此外界认为,这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促使蚂蚁金服升级为“蚂蚁集团”的契机。
但如果此前还有关注蚂蚁金服时代投资动向的话,或许会发现转型的萌芽其实早已出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3年到2016年这个阶段,当时的蚂蚁金服投资还大多围绕在金融相关领域。例如2013蚂蚁金服就向天弘基金投资了11.8亿元,使得其持股比重达到51%。而颇受用户喜爱的余额宝等理财服务,也正是出自天弘基金。
到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后,接连在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入口/场景,以及综合金融板块进行投资。此时蚂蚁金服虽然拿下了antgroup域名,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集中在金融相关领域。
但是到了最近两年,蚂蚁金服投资的方向显然是变宽了。2017年12月,蚂蚁金服对哈罗单车进行了投资,而在这一轮融资后,阿里系也变身哈罗单车的最大股东,并且促使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格局也因此发生变化。除了持续对哈罗单车的投资之外,蚂蚁金服还持续对探物、内啥网、八爪鱼、小码联城、蘑菇租房等生活服务类平台和企业进行投资,并且随着这类投资的增多,用户也会发现支付宝上与之关联的生活类服务也已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