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下半场,产品是否还有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在今天的互联网竞争格局下,增长是一个被谈论太多、也令人倍感焦虑的话题。裂变,KOL/KOC,流量池,增长黑客,私域流量...种种概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如何理解增长的本质?在互联网下半场,产品是否还有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创业团队如何找到破解增长的秘钥?
高榕资本投资合伙人、前快手首席增长官刘新华,拥有超过22年高科技与互联网公司产品、战略、增长、品牌、市场、运营以及投资领域经验,并参与过多款千万级DAU和2款亿级DAU的产品增长。
近期,刘新华在由高榕资本榕汇、OnePiece Work联合发起的青年创新营上,围绕“互联网产品的增长密码”展开了系统性分享,被评价为“教科书一般的增长理论+实操方法论”。
如何理解增长?我认为增长的核心在“长”不在“增”,“增”只是动作,用户数量、粘性乃至价值的“长”才是核心和目标。市场上有太多的虚增少长、多增少长、快增慢长。
一、当我们在讨论增长,我们在讨论什么
增长是一个特别大的范畴,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增长,很多时候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面,各种概念“乱花渐欲迷人眼”。美国这些年只造出了一个词——增长黑客,中国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概念涌现。比如:
裂变。裂变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质是将用户变成传播者,实现用户扩散和增长,也就是激活存量关系,将其转变成新增流量。
KOL/KOC矩阵营销。KOL就是社交网络的意见领袖和超级节点,这个概念其实传播学中很早就有,今年中国直播带货大火再次放大了这个概念,薇娅、李佳琦、李子柒、散打哥、辛巴这些超级KOL对于用户行为的影响远超传统营销手段。KOL不但是触达海量用户的超级节点,也是可以承载用户深度信任的超级中枢;通过KOL作为传播代理,品牌和产品可以有效塑造产品口碑,带动用户增长和价值变现。KOC指的是通过用户网络中更大规模的核心粉丝进行产品口碑扩散,带动用户增长。
流量池。这是瑞幸的操盘团队提出的概念,也就是沉淀用户流量的容器,这个容器可以是存在用户心智中的,比如品牌;也可能是产品的纯私域领地,比如App、网站;还可能是其他公域平台的私域阵地,比如小程序、群、各种社交账号等等。流量池强调流量价值的沉淀。
增长黑客。是美国10多年前提出的概念,这几年在中国特别热。当年美国增长黑客的集大成者是Facebook,此外还有LinkedIn、Pinterest、Airbnb、Dropbox等。4、5年前这个概念引入到中国,过去2、3年我们看到快手、拼多多闪电式扩张,将增长黑客中提及的以AARRR海盗模型为核心的增长实践带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这些公司全面利用数据、算法和实验驱动,找到高价值增长杠杠,同时在多个核心环节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增长效率和效能,实现产品的闪电式扩张,还能兼顾提升产品长期留存,同时构建更稳固的双边或多边网络。
私域流量。所谓私域流量运营,跟美国新一代品牌所倡导的D2C(Directly to Consumer)运营精髓一脉相承。互联网下半场,流量成本攀升堪比猪肉价格,私域流量运营更为重要。其实私域流量本质是运营私域用户,与用户建立长期情感链接,并在持续互动中发掘用户价值。私域流量在不同市场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侧重,比如在美国,新品牌私域流量重点在独立站、App、邮件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乃至Facebook、Instagram、YouTube、Reddit的主页和频道;在WhatsApp为国民应用的印度、印尼和拉美,WhatsApp群可能就是私域流量运营的重点。私域流量是用户增长的基本盘,不运营好私域流量,就无法实现产品精益增长。
直播带货。今年大火的直播带货,无论是淘宝直播的千亿规模,还是薇娅、李佳琦、辛巴的火爆,可以看到直播带货正重购用户购买的决策流程,让具有人设的社交达人成为一个购物决策入口。
此外,还有拼购,超级会员,第二增长曲线,自动化广告,广告素材剧情化等等增长概念层出不穷。
那么,抛开这些概念,如何理解增长的本质?增长不是简单的暴力拉新或者是闪电扩张,增长是多种策略的组合,是追求增长目标下的模式和资源的平衡分配。
流量与存量。很多增长操盘手所关注的都是流量,但是有流量来也有流量走,有多少流量能转化为存量?新增的流量能否与存量的质量一致乃至更优?流量的增速如何?流量红利进一步紧缩的当下,存量优化和精细化运营,乃至存量新生流量变得更为重要。
拉新和促活。拉新侧重不断寻找新的流量源,促活侧重提升用户粘性,包括挽流失,都是增长的基本路径。增长就是拉新、促活和挽流失三项基本操作的持续优化平衡。
曝光与带货。尤其是当你要做交易导向的增长时,不能只看前端流量的转化,要追溯到整体链条的转化,看整体ROI。
消费与供给。大家总觉得增长一定是用户侧消费侧的视角,其实是不对的。在多边网络中,我们需要平衡消费侧增长与供给侧增长,如果二者达不到平衡和匹配,很可能出现系统性崩盘的风险。通常大家觉得消费和用户侧增长,只能从消费侧改善入手;但是增长高手可以通过改善供给结构,特别是带来优质和更多元的供给,反过来倒逼消费侧增长。单纯考虑用户侧增长,是典型的思维误区。
增长黑客VS增长黑。“增长黑”是我提出来的,增长黑客做不好,有可能就成了“增长黑”。常见的“增长黑”会犯这些错误:1)增长没有顾及后端订单的承接能力,过快的增长遭遇服务能力的不足,导致口碑下降和用户流失;2)没有实现消费与供给的匹配,即快速增长带来的用户,平台没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供给,导致用户得非所愿,进而流失;3)反作弊和反垃圾策略不得当,遭到互联网“暗黑世界”中虚假流量的暗算,劳民伤财,对产品生态造成紊乱,这一点需要大家格外警惕。
买量与自然量;内生流量与外采流量。增长很多环节做好以后,产品可能会带来很多自然的内生流量,也就是所谓的“天生爆款”、“自带流量”,我们要思考怎样在产品设计中让自然流量不断产生。外采流量、做量增质优的高级流量买手,是一件特别有学问的事儿,把钱花好其实很难。
罗列了这么多关于增长的概念,今天,我重点想要分享增长的道、势、术。真正的创业者,特别能够去领悟增长的真谛,借力增长势能;而非拘泥于具体的“术”的把握。如果你对增长没有“道”层面的理解和指引,在一路狂奔的旅程中你可能走向迷失和不归之路。
过去20多年我做的很多事情都和增长相关,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坑。我理解的增长体系有四大核心模块,套用中国的哲学体系来说就是——明道、取势、优术、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