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种葡萄不再累,人工智能化有望来解放我们!
这几年搞农业,听得最多的时髦词儿一定是:互联网+农业!没有之一。
它像一股“飓风”猛烈的吹进农业领域,让“农业”这个古老而厚重的行业重获生机、热闹非凡。
各种物联网设备进入农业领域,从最基部的气象监测、采集,再到未来气象的预测、预警;各种自动化机械应运而生,打药机、开沟机、再到无人机,天上地下无所不有;图像识别技术也进入了农业领域,从局部的病虫害识别,再到大面积的作物生长趋势......人工智能已经不是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它正在逐步走进真实世界,在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世界。
<京东的猪脸识别技术>
因为智慧农业的前景广阔,加上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在大力扶持农业,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资本注入农业来。
很久以前我们可能还在笑网易的丁磊“养猪”,而十年后现在京东的强东哥也加入进来,成立“京东农牧”,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养猪,猪脸识别就问你服不服!
阿里集团的马爸爸坐不住了,也来分一口“猪肉”,专门成立了一个叫“ET大脑”的项目,正式进军智慧农业领域。
<阿里的ET农业大脑>
科技农业的硝烟已经在很多农业品类弥漫,而我们今天要一起聊聊的,就是葡萄这个行业,是否也已经开始朝智能化发展了?如果没有,那距离人工智能又还有多远?
其实,在果树生产里面,葡萄算是很早就开始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了。
早在物联网设备刚刚开始兴起时,因为葡萄这个品种要想种好,得依靠避雨设施,特别是南方的种植区,潮湿多雨,必须要设施栽培,所以最早的物联网监控设备就安装在大棚里。
通过对空气温湿度、光照、土温、土壤EC值、含水量等等数据的检测,来指导生产,什么时候该升温、散热,什么时候该灌水、施肥,都变得有据可依。而且,通过与电脑联网,可以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大大节约劳力。
<物联网监控设备>
<无人机摇杆技术>
当然这些还是比较初级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农业互联网工具也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农业管理APP则是其中的主角。
从农业生产指导软件:农管家、农医生、田小二等等,到交流互动平台:我会种、云种养等,再到产销一体化平台:一亩田、田田圈等等,再加上各种溯源系统,基本完成了从产到销一条龙服务。
不光是手机APP,很多有关葡萄的门户网站也在发光发热,比如191、农人之家,还有各大知名的公众号平台,如咱们的大丰收葡萄植保,无不都参与到葡萄这个行业中来。
因为有了这些互联网媒介的加入,让葡萄种植变得更加便捷、简单、透明,葡萄种植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顺畅、更开放。
现在,一些农业IT公司,更将图像识别引入葡萄行业,通过拍照,对病虫害进行判断,然后提供解决方案。跟文章开头的“猪脸识别”是同样的原理。
但光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差很远。纵观现在的葡萄生产,还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平均1个人只能管5亩左右的葡萄地。
而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一辈的农民都逐渐退出舞台,而新的农业人却没有跟上,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将来就很有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这唯有发展农业工业化、智能化,才能大大的提高劳动效率。
<标准化的葡萄种植模式>
不过,也许这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有可能实现。因为葡萄这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品种,早就集中了很多能人、牛人,通过大家的智慧结晶,现在的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
从最开始的建园,到种植模式、品种管理,都比很多果树要先进得多。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以后大规模的智能化管理,无疑是铺好了一条快速通道。
未来,葡萄行业将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