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领域,中美两大阵营人才暗战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75%顶尖AI人才来自美、中两国。
自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狂潮,在AI科研及产业发展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美、中为首的两大阵营。
从投资、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中美正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竞争。这一竞争态势,必将持续多年,并对未来20-30年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与产业格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遏制中国发展这一大战略上,从未有过分歧。尤其是在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AI前沿科技领域,不管是“限制芯片”、“扼杀华为”、还是“小院高墙”等一系列打压政策,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2023年以来,拜登政府除了大力限制英伟达、AMD等芯片制造商对中国出售高阶AI算力芯片外,还通过各种手段争抢中国的大量高端AI研发人才。
近期大火的OpenAI ChatGPT开发团队中,华人科学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视频生成Sora的13人团队中,华人科学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据美国Paulson Institute智库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揭示,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方面,各国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人才作为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必将成为竞争的重要焦点。
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和地缘政治动荡后,人才的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该报告通过分析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的分布与流动情况,从而揭示出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现状,并得以判断其未来走势。
为确保对比的公正性,2023年的更新数据沿用《全球AI人才追踪1.0》的版本,以目前全球最负盛名的人工智能盛会之一,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为基准进行比较。
在2022年12月的NeurIPS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数量达到破纪录的2671篇,入选率为25.6%。相比之下,2019年的论文数量为1428篇,入选率为21.6%。
NeurIPS会议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尖端的会议之一,代表着全球顶尖(前20%)人工智能研究人才。
01 全球AI领域顶尖研发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及趋势:
图1 当前顶尖AI研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结论一:
美国仍是顶尖AI研发人才的首选工作地。在美国的机构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基于本科学位)占顶尖AI研发人才的75%,高于2019年的58%。此外,美国仍然是全球AI研发最顶尖人才(前2%)的主要聚集地,以及60%顶级AI研究机构的所在地。
结论二:
除了美国和中国以外,英国和韩国以及欧洲大陆作为顶尖AI研发人员工作目的地的地位也略有提升。然而,从AI研发人才的原籍国(基于本科学位)来看,来自印度和加拿大的人才占比有所下降。
结论三:
与此同时,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产业需求,中国近年来扩大了本土的AI研发人才库。鉴于中国培养了相当大比例世界顶尖的AI研发人才(其占比从2019年的29%跃升至2022年的47%),越来越多的中国AI人才投身于国内产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论四:
印度似乎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尽管印度依然是顶尖AI研发人才的重要输出国,但其留住人才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2019年时,几乎所有印度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基于本科学位)都选择到海外寻求发展机会。然而到了2022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印度AI研发人员选择留在印度工作。
结论五:
中国和印度的这些发展,反映了近年来一个广泛的模式:顶尖AI研发人才总体上呈现出较低的流动性。2022年,仅有42%的顶尖AI研发人才赴海外工作,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选择留在了自己的祖国。
02 世界顶尖AI研究机构25强
注:排名基于加权作者人数。
03 全球AI领域最顶尖研发人才(前2%)就业现状:
注:“最顶尖AI研发人才”是指入选 NeurIPS 大会口头汇报的论文作者,这些论文代表了业界最高水平。2022年的口头陈述入选率仅为 1.8%。
最顶尖(前2%)研发人才就职的主要国家
基于本科学位的最顶尖人才(前 2%)的主要原籍国
04 全球AI领域顶尖研发人才(前20%)就业现状
在美国机构就职顶尖人才(前20%)的主要原籍国
基于本科学位顶尖人才(前20%)的原籍国
顶尖人才(前 20%)就职的主要国家,注:根据研究人员当前所在机构的总部所在地,确定其所属的国家归属。
05 全球顶尖AI研发人才(前20%)中,在海外与本土工作的比例分布
完成美国博士学位后,近80%的非美籍人才选择继续留美发展
总结
中美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为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决定国家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广纳人才、投资人才,为人才的充分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土壤,从而最终赢得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不仅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更应该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