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出租车真实体验来了 AI能打赢老司机?
自动驾驶出租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最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发生了很多标志性事件。
4月24日,小马智行获得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出租车牌照。
4月26日,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共同参投,这是两家Robotaxi公司首次投资同一个出行平台。
4月28日,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允许自动驾驶车辆“方向盘后无人”,相当于可以去掉主驾安全员,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获得牌照。
在北京亦庄,百度已经投入了10辆“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续计划再增加30辆。这意味着,你在北京打网约车,可能真的打到一辆无人车,没有司机的那种。此前,百度已经拿到了商业运营牌照,允许无人车上路收费。
探索测试了这么多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要开始真正走向普通大众了吗?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深途跟4位乘坐过Robotaxi的人聊了聊,从他们眼中,你能更直观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进展。
打车流程跟滴滴类似,但只能从站点到站点
赵登 | 31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在今年3月乘坐过一次萝卜快跑。
当时我去北京亦庄办事,在荣京东街地铁站出地铁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在路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小轿车飞驰而过,这些车的造型很奇怪,车顶上都有一个火山口式的东西,也有点像瞭望塔(后来我知道那个是激光雷达,用来识别路况用的)。
这些车没有车牌,但在侧面都有一些标识,我看到比较多的是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这就是之前听说过很多次的Robotaxi。后来跟司机交流中知道,这些车有一部分是在测试,还有一部分在试运营。
当天办完事之后,正好赶上北京的晚高峰,滴滴打车要排队,很难等。于是我就下载了一个萝卜快跑,打算试一试这个名头很大的Robotaxi,看究竟是不是噱头。
下载、注册、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后,定位到最近的站点,输入终点,提交订单,然后就等待司机(准确说是无人车)接单。整个流程跟滴滴打车非常类似。有一点不同的是,萝卜快跑是有固定站点的,就跟公交车一样,只能站点到站点。
当时因为是晚高峰,路上车非常多,我等了10分钟,终于有车辆接单了。但是接单后这辆车只用了3分钟就开过来了。主驾上坐着一个安全员,但他没有驾驶这辆车,只是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
2公里的路程,用时不到5分钟,途中经过了几个红绿灯路口,也有拐弯、并线,全程安全员没有接管。
感觉还是挺新奇的。坐在后排,就看到主驾的方向盘自己在动,根据路况的不同转动幅度不同,路口拐弯时,方向盘会转的比较快。前排座椅背后有一个显示屏,你能在屏幕上看到车辆行驶路线、前方是否要拐弯。车的两侧各有一根线条,应该是车道线,车就在两条线中间行驶。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车辆的起步、加速、刹车还是比较稳的,跟老司机的脚感差不多,很难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台机器控制的车。说实话,我觉得比出租车还稳,出租车加速减速那个顿挫感、并线超车的倾斜感还挺明显的,也可能是因为这辆车的时速慢一些,全程时速最快也就40多公里,所以平稳性好一些。
中途跟安全员交流,他说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他接管车辆,大部分路况车辆能够自动驾驶,除了一些极端场景,比如自行车逆行、其他车的违规并线、超车等,可能会引发车辆刹停。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他接管,但后期取消安全员后,百度还可以通过云端代驾,远程控制车辆行驶。听起来有点像玩遥控车。
如果你经过北京亦庄,在部分路段能看到很多这种Robotaxi,其中很多都是百度的萝卜快跑。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量是在测试,有多少是真正投入运营的,另外有多少市民体验过这个新鲜事物。
但很直观的一个感受是,这些科技企业正在把实验室里的东西,慢慢搬到现实生活中。只有你站到街头,看到那些默默驶过的无人车,你才会发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无人出租车的驾驶水平,比不上老司机但吊打新手
渔村金蝉仔 | 33岁 深圳 广告人
2020年前后,不少新闻都在报道有关无人出租车的事儿,我的心就有点儿痒痒,特别想体验一下。
一年后,深圳也有Robotaxi开始试运营了,我就火速预约了一下。我预约的是元戎启行的Robotaxi,路线是从关山月美术馆上车到冬瓜岭地铁站下车,全程也就一两公里。
和普通的出租车不同,试运营的Robotaxi,需要在系统设定的接驳点搭乘,乘客需要就近选择接驳点位上车或者下车。
比较惊讶的是,我站在上车站点时发现,来的竟然是一辆改装过的林肯,无人出租车有必要搞得这么豪华吗?
坐到车上后,我感觉整个行驶过程非常顺畅平稳,安全员只有在出发时触碰了方向盘,其他时间基本没有参与车辆驾驶。
必须要强调的是,街道上车流量比较大,而除了斑马线掉头外,无人车还需要在红荔路转彩田路排队超过一分钟的主干道十字路口左转。这些看上去稍微复杂一点的路段,Robotaxi都完成得不错,只是在斑马线掉头和十字路口左拐时稍微有点儿慢,但也还算顺利。
总体来看,无人出租车的驾驶水平,比不上老司机,尤其是在并线跟转弯时,反应稍显生疏,但是绝对能够吊打刚上路的新手。
车内的很多设计都科技感十足,我能够通过小程序实时看到行程进度。一块车载屏幕被安置在前排座椅后面,专供乘客查看。这个屏幕上显示着实时路况,我可以直接了解到目前无人出租车的行驶路径、速度、周边的车辆和行人等等。
下了车,我还有点儿意犹未尽。真的没想到,科幻剧描绘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个人非常希望未来Robotaxi能大规模商业化运行。无人驾驶应该能解放不少人力吧,等到它真正普及的那一天,点对点预约和服务,可以避免在机场排大队等出租车时的煎熬了。
Robotaxi足够科幻,但没有普通出租车方便
易资 | 35岁 北京 互联网渠道经理
我第一次听说Robotaxi是在去年10月,当时在朋友圈看到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的文章,感觉还蛮有意思的。因为我本身就比较喜欢科技产品,所以想着什么时候去体验下。
11月份陪爱人去家附近的首钢园散步时,意外看到园区内有萝卜快跑,这才知道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当时就下载了萝卜快跑APP。
本来我以为这个跟出租车一样,但开始叫车时才发现车辆要在固定站点才能停靠,剩下的就跟网约车差不多,在APP上预约乘车后,很快就有车辆接单。上车后主驾驶位上会有安全员提醒系安全带、健康宝扫码,然后输入手机尾号后,车辆就会自动行驶了。
提醒后排系安全带这个细节,我认为很可取并且值得推广,其实平时大家坐后排一般都不太会主动系安全带,但从安全角度出发无论坐前排还是后排,安全带是一定要系上的。
车辆起步后,驾驶比较顺畅,对路上的其他车辆以及行人避让也都很及时,但急刹顿挫感很强,尽管当时速度并不快。其次,我觉得不够“灵活”。我记得当时是一个绿灯左转,但对向车道车辆三五秒还没起步,我乘坐的这辆自动驾驶车就一直在路口等待,还挺费时的。
最后到达目的地结束行程后,我在APP付了三十多块钱。整体来看,萝卜快跑体验感还行,而且足够新鲜、有趣、科幻。
但我不太看好Robotaxi行业的发展,现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普通人没体验过可能会来试一次,但有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在,我觉得很少会有人来选择Robotaxi,毕竟价格还挺贵,而且Robotaxi只能在固定地点和路线行驶,也不够普及。至于自动驾驶大面积推广,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反正我没看到它有什么优势。
我就体验过一次萝卜快跑,听说北京还有其他品牌的自动驾驶车,但不打算再去试试了。
如果在普通出租车和Robotaxi里选,我日常出行肯定更愿意用出租车,坐Robotaxi出了车祸,理赔都是个大麻烦,该找安全员还是找运营商?国内好像还没这样的案例。而且只能在固定站点上下车太限制出行了,选择出租车要方便的多。
不过,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向朋友安利尝鲜体验的,毕竟自动驾驶是当初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足够便宜才会使用Robotaxi
杨建 | 28岁 北京 软件工程师
我是去年12月底知道的Robotaxi,当时看到同事发朋友圈分享说体验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办公室的同事刷到后也聊起这个话题,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亦庄路上跑的小马智行已经可以用APP呼叫了。
当时对Robotaxi第一印象就是便宜不花钱,同事说他的行程三公里多,APP显示是二十多块钱,但最后结账时会自动优惠,实付0元。
因为公司就在亦庄,所以我当时就下载了小马智行的PonyPilot+,第二天也去体验了一把。我感觉Robotaxi有点像滴滴和公交车的结合体,呼叫时跟滴滴差不多,但上下车位置只有几个固定站点可选,就像公交车一样,你得走到站点才能等来车或者下车。
我在手机上选完起点和终点后,不到一分钟就呼叫到了车辆,APP上显示大概需要等待3分钟才能上车。接下来就跟平时打车差不多了,车辆慢慢驶到路边停下,然后我拉开车门坐到后排。安全员第一时间提醒扫码和系安全带,紧接着我在显示屏上输入自己的手机尾号,再点击行程开始,车辆就会启动了。
其实,我经常在亦庄的路上碰见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的车,之前开车时也超过这些自动驾驶车,它们反应都挺快并且能及时刹住车,再说这些车上都有安全员,所以我个人对自动驾驶比较信任。
第一次体验也没什么特殊的,车辆开始行驶后,我注意到安全员双手始终放在方向盘两边,但是没接触方向盘,只是随时准备接管。亦庄路上车不算太多,再加上是工作日,路况比较简单,一路上安全员没接管过。
车辆在识别红绿灯、并线、转弯时都比较顺畅,最高时速60公里每小时,但不知道是为了安全还是系统设置的原因,我觉得车辆在并线、转弯时都“慢吞吞”的,比较谨慎,不过整体来说体验感跟人类驾驶区别不大。行程结束时,APP上跳出价格,当然也是自动进行了优惠,没付钱。
我觉得自动驾驶车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不过现在的定位还比较尴尬,说它方便吧,它不能像网约车一样随处随叫随到,但它又比公交车速度快点,如果正好位于站点也能呼叫这个。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第二次乘坐小马智行
我一共叫过三次车,但有一次可能是因为太晚了一直没叫到,另外一次就是最近,这两次乘坐没什么太大区别。
如果一直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的话,我还是很愿意坐这个车并且向朋友安利的,但如果价格跟普通出租车一样,我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车了,毕竟Robotaxi站点有限,普通出租车不受限制。(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题图来源于@PonyAI小马智行。应受访者要求,赵登、渔村金蝉仔、易资、杨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