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亿美元收购 Nuance,微软在造什么局?
发表于2021-04-17 13:04:30

  原标题:197 亿美元收购 Nuance,微软在造什么局?

  本周二,微软宣布以 197 亿美元现金收购 Nuance。

  这是微软有史以来的第二大收购案,也是智能语音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从中不仅可以一窥这家价值近 200 亿美元公司的养成路径,还能看出一些关于智能语音行业的微妙变化。


  因为买方和卖方分别代表着全球做智能语音的两种派别:主营业务与语音技术关系不大的巨头,以及靠语音技术谋生的技术公司。

  微软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科技巨头,Nuance 是全球智能语音行业的龙头企业。Nuance 委身于微软,或许意味着——做智能语音技术的公司,最终归宿可能都无法避免与巨头纠缠。

  而微软愿意投入大量现金收购 Nuance,也表明了其探身细分专业市场的坚定决心和昂贵代价。

  Nuance 20 多年沉浮

  要理解微软为什么收购 Nuance,首先要了解这家公司的独特价值。

  Nuance 从 1996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1996 年-2011 年的上升期;从 2011 年-2018 年的低潮期;2018 年之后的转型期。

  在上升期,Nuance 主要靠技术输出,给全球范围的大中型客户提供语音转录、语音交互类软件产品以及配套的开发者工具。在 2000 年,邓力(前微软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刚加入微软负责语音识别方向的研究,就曾建议公司收购 Nuance,但微软觉得太贵了。20 多年后,Nuance 更贵了,股价从 2000 年的 3 美元至今增长 16 倍。

  凭借能广泛应用到全球市场的软件服务,以及大量的投资并购,Nuance 在上升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 80%,全球直接或间接使用其产品的用户超过 20 亿,几乎垄断了金融、电信和医疗领域。

  科大讯飞早年间还曾代理过 Nuance 的产品给国内银行做呼叫中心,后来才逐渐研发出自己的语音识别技术。苹果在 2011 年发布的 Siri、三星在 2012 年发布的 S-Voice 等都曾采用 Nuance 的语音识别引擎技术。

  Siri 的面世让 Nuance 这家技术供应商迎来了「高光时刻」,也激发了其他科技公司、创业公司对智能语音市场的狂热,苹果、谷歌、三星等公司早就悄悄自建团队,准备靠深度学习技术弯道超车。

  2010 年之后,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到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场景中,让语音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而随着谷歌、微软、百度等公司开源深度学习框架,语音技术类项目的入门门槛大幅降低,语音识别、交互等功能也从能用逐渐变成好用,行业进入爆发期、竞争加剧。

  此时的 Nuance 不仅在技术研发投入和投资并购上相比巨头落后一筹,还要提防被他们挖墙脚。

  从研发资金、人员数量上来看,自 2010 年以来,Nuance 研发费用从未超过谷歌或微软的 5%,每年维持在 3.3 美元左右,研发人员大约有 1500-2000 人,研发团队人数只是谷歌的 10.8%、微软的 5.4%。

  谷歌在 2004 年就挖走了 Nuance 的联合创始人 Mike Cohen,让其带领谷歌语音识别团队;苹果在 2011-2013 年间先后将 Nuance 的前首席移动技术架构师 Gunnar Evermann、前首席科学家 Don McAllaster、前研发副总裁 Larry Gillick 招致麾下。

  虽然从 2005 年开始,Nuance 每年也会并购其他公司来构建技术和商业壁垒,可是还是逐渐被瓦解,客户资源流失严重,多年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到了 2015 年,Nuance 成了「没落的贵族」,苹果、三星、百度等都曾提出收购意向,估值大约在 50-60 亿美金之间。

  从股价也可以看出,Nuance 在 2015 年前后,股价一直在 12-16 美元之间波动,不再有新的增长态势,直到 2018 年后进入调整期才被市场重新看好,股价猛增至最高 50 美元,直到如今微软愿意以其年收入 13 倍的价格完成收购。

  不知是因为被曾经的合作伙伴「背叛」而「扎心太深」,还是因为价格不符合预期,2015 年之后,这家老牌语音技术厂商开始放慢收购速度,逐渐步入调整期以自救。一个关键的核心策略是,在 2018 年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调整。

  从 2000 年-2018 年,Nuance CEO 一直是 Pual Ricci。据某员工向虎嗅透露,Paul 是在硅谷出了名的狠角色,他非常擅长利用诉讼手段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值,然后提出低价将其收购或让它们破产。「Pual 没有技术型领导所谓的情节或偏执,对商业和技术的理解非常敏锐,也善于资本运作,有过并购上百家公司的经验。」

  在 Paul 的领导下,Nuance 庞杂的业务体系已是「积重难返」。他在 2016 年就向董事会提出会在 2018 年初退休,但董事会在一年多时间内完全没有人愿意出来接下「烂摊子」,最后还是投资人多次批评董事会不作为,他们才开始寻找合适的候选人。

  Mark Benjamin 在 2018 年 4 月出任 CEO,他梳理业务后非常吃惊。原来 Nuance 此前收购了 70 多个项目,建立了 5 家截然不同的业务部门——医疗业务、图像业务、汽车业务、企业业务、含运营商业务和移动设备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而且各业务部相当于是独立的公司,只是共享了办公场地和行政资源。「从增长角度来看,这种运营模式是不可持续的。」Mark 谈到。

  在他的带领下,Nuance 开始做减法,在 2019 年将图像业务以 15 亿美元卖给了 Kofax,同年 11 月份将汽车业务部门拆分成一家上市公司 Cerence,留下能带来 80% 营收的医疗业务和企业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Cerence 靠继承 Nuance 的 1000 多项核心专利、20 多年的服务经验、65 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覆盖全球 70 种语言的能力,短短 2 年间,已经成为一家头部边缘汽车智能语音服务商。

  原先中国的 200 多名 Nuance 员工都划分到了 Cerence 旗下。目前 Cerence 在国内的组织架构上非常完整,包括销售、市场、产品、研发、云端、交互、设计等部门,在上海、成都和北京都设有分部。中国、欧洲和美国是 Cerence 的三大主要市场。

  去年国内所有合资和自主品牌卖出的搭载整车语音交互技术的车辆中,Cerence 的市场份额超过科大讯飞(38.08%)、百度(7.24%)、同行者(5.31%)、腾讯(3.47%)、思必驰(3.22%)等,占据 39.48% 的市场。2020 年 Cerence 总收入 3.3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实现营收 6 亿美元,保持 15% 的年均复合增长。

  Nuance 的这招「金蝉脱壳」使用得非常巧妙,一边寻找有钱金主来卖掉母公司,一边早已提前落子一个新增市场。Cerence 初步取得的成绩也与近期火热的「造车潮」不谋而合——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或许微软愿意收购 Nuance,也有落子汽车行业的打算也未可知。

  有一点可以肯定,将业务线瘦身后的 Nuance,在医疗和企业服务领域,积累了在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让微软触及到全美国 77% 的医院,55% 的医生和 75% 的放射科人员,这将是一个超过千亿美金的潜在新市场。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